动物学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动物研究所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7年获准开展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资格授予工作;1988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4年获准为博士生导师自行评定单位;1997年后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为一级学科(生物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再次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 动物研究所不仅是我国动物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所自招生以来,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
随着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对外交流与日俱增,汲取国外兽医先进经验发展畜牧业,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外应用各种文种所发表的大量兽医学文献中,英文占绝大多数。为此编辑出版了该适应时代、内容比较全面的英汉兽医词典
1、具有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基本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独立工作及学习能力,积极上进; 3、熟悉流式细胞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予以优先考虑。 1、负责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的运行及管理; 2、细胞培养、分子克隆等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 1、动物学、兽医、生物技术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或本科学历具有两年以上的实验动物相关工作经验; 1、小鼠饲养,模型建立及基因分型; 2、小鼠的胚胎和精子的冷冻保存; 3、小鼠肿瘤接种、各种途径给药、采血、组织样本获取等; 与北京大学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提供有市场竞争性待遇条件;享受北京大学和北京市规定的五险一金: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养老保险和公积金
白兴荣,男,汉族,云南楚雄人,1974年10月生。1998年7月毕业于广西大学蚕学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7月获西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员。 工作以来参与或主持所基金、院基金、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基金、省院省校合作、省现代农业蚕桑技术体系、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国家现代农业蚕桑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家蚕病理与分子生物学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大学。UCL拥有在剑桥与牛津之后最多的5*及5等级的科系。历史上,UCL第一个开创了英语文学、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地理学等学科;第一个建立了物理和化学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它还是英国第一所提供法学、医学、工程学和建筑学的系统教育的大学
网站简介:《法兰克福汇报》是一份德国的全国性日报,报社总部位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其报道独立于任何政党或组织。该报的风格偏向自由保守主义,拥有自己的通讯员网络来采编新闻,在编辑上则不设主编,而是由五名发行 网站简介:《南德意志报》(德语原名:Süddeutsche Zeitung,缩写:SZ;又译为《南德日报》)创刊于1945年10月6日,是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以订阅方式发行的全国性报纸,报社总部位于慕尼黑。 网站简介:《图片报》是一份德国的日报,由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股份公司发行,报社总部位于汉堡
瑞健国际制药瑞健国际制药团队在首席科学家李季男教授带领下 ,植根于上海 、深圳 、东莞中国最适宜高新企业生长的沃土 ,以全球首创的炎症疾病治疗理论为依托 ,以治疗罕见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为突破口 ,致力于研究 ,开发 ,生产一系列创新型生物药物 。目前已经申请获得了十几个国际国内专利 ,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团队进入快速发展期 ,故诚邀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实验动物学等各位莘莘学子 ,以及药物注册申报产业精英加盟团队 ,携手同进 ,共创辉煌 。公司愿景:力争于数年内打造成为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其它疾病领域集基础理论研究 ,新药开发 、药物产业化和大健康产业于一体的上市企业产业链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观赏水族的育种、水域环境控制、营养与饲料、养殖、病害防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水族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渔业及观赏水族科研、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观赏水族养殖学、游钓渔业学、水族景观设计、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水处理技术、水族景观生态学、休闲渔业经营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环境保护、海关检疫、动植物检疫、现代渔业技术等部门从事有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在中国生态学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大理大学联合国内外相关一流的机构和专家,举办了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大会以“流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旨在探索生命共同体复合研究和综合管理的范式,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美好生活的建设理念,推动流域生态学学科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合作,服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科学建设,通过多学科多视角的形式,提升区域生态与文化研究、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毛本勇教授应邀参加了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云南蝗虫区系及分布格局”的学术报告
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学科划分实验室可分为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分析和教学工作;生物实验室分为动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包括电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综合物理实验室等。接下来,主要围绕化学实验室的工艺布局及相关内容展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