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
每年的3月底一直到4月上旬,可以在台湾的山区,发现水晶兰的踪迹,最近有蛮多山友,询问JASON要如何找到水晶兰,因此JASON特别撰写此篇文章,顺便也贴上几张水晶兰照片,展示他的美丽样貌。 水晶兰在海拔1500米到3000米高山,都有分布,但是JASON近年来(2015年~2016年)又发现在海拔800米至900米也能够发现水晶兰的生长,水晶兰既不是兰花,也不是菌类,本身没有叶绿素无法行光合作用,主要是靠着菌类的菌丝,分解腐败的植物,才能获得养分,在分类上,水晶兰属于鹿蹄草科,全株湿润呈现半透明状,植株矮小,都生长在森林底层的腐植质,水晶兰有群生特性,一旦发现一株,很有可能在周围或附近,会有更多植株群生在一起,在山林里寻找水晶兰必须眼明心细,否则很难一眼就发现。 水晶兰的迷人之处,在于他的植株矮小却又散发出娇媚姿态,有粉红色,白色,蓝色,或是半透明状,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江苏水杨酸甲酯与氨水反应生成水杨酰胺,用于解热止痛药乙基水杨胺的生产,水杨酰胺本身也是一种解热镇痛药。江苏水杨酸甲酯经乙酰化可得乙酰水杨酸甲酯(C10H10O4,[580-02-9])。将水杨酸甲酯和乙酐投入反应锅,搅拌下加入硫酸,反应温度不超过60℃,约1h,反应毕,将反应物倒入冰水中析出结晶,过滤、水洗、干燥,即得名乙酰水杨酸甲酯
江苏水杨酸甲酯又名江苏冬青油,是鹿蹄草的主要成分,具有消肿、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上外用或局部涂擦,常用于缓解扭伤、挫伤、拉伤、劳损等,也是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物。目前水杨酸甲酯大多采用局部给药,如软骨剂、贴剂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且水杨酸甲酯易分解成水杨酸,稳定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水杨酸甲酯会在渗透过程中,由皮肤酶水解为水杨酸,故实验同时测定透皮接收液中的水杨酸甲酯和水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