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后代
2007年5月就职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007年5月就职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先后从事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重要农业性状功能基因发掘及荔枝的杂交育种等工作,火龙果、百香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关键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等研究。主要成绩为 1)大规模开发荔枝EST-SSR和SNP标记并将其成功地运用到荔枝种质亲缘关系、核心种质构建、杂种后代鉴定等标记辅助育种领域,对荔枝种质资源的进一步评价、创新利用、加快育种步伐意义重大; 2)收集、保存火龙果种质资源148份,选育的‘粤红火龙果’在我省推广面积超过1000亩,杂交新品种‘粤红3号火龙果’高抗溃疡病,为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新品种;并研发火龙果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为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3)收集、保存百香果种质资源20余份,创制杂交群体4个,筛选出优株3个,为百香果产业发展储备良种。 任职以来,主持国家、省、市各及项目8项,参加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