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内容提要: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大美青海》攻坚克难 筑就草原幸福路 20160530 在青海的公路网中,国道214线因在玉树地震后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而备受瞩目。作为214国道最重要连接线的共玉高速公路,是青藏高原穿越冻土区的首条高速公路,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一条高速公路。 《大美青海》攻坚克难 筑就草原幸福路 20160530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在青海的公路网中,国道214线因在玉树地震后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而备受瞩目
图/记者 王巍巍 今年6月,拉萨热出了新高度。最近,拉萨又出现了晴热天气,户外紫外线指数持续达到“很强”。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撑着遮阳伞的人,连通过外卖平台点冷饮的人都比平时多了许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记者 成琪) 狗年春节刚过,2月27日,首都博物馆又迎来了一个大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展览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等四方面展示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进而形成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面貌。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史实表现中华民族团结的主题,将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
杭州塑胶篮球场厂家介绍室外球场建设都需要哪些材料? 无论是杭州还是其他地方塑胶篮球场又被称为全天候运动型的篮球场,塑胶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那么具体室外球场建设都需要哪些材料呢,杭州塑胶篮球场厂家宝力体育就这一话题跟大家谈谈。 如今人们对于塑胶篮球场早已经不再陌生,因为在各大体育场馆里和日常休闲运动都能够见到,不仅是篮球场,还有排球场、网球场等等。塑胶具有抗紫外线、抗老化、耐腐蚀等特点
近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研究员课题组(李秀萍博士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发表了关于重建青藏高原大流域蒸散发历史系列的文章。该研究选取高原四大流域(羌塘高原、柴达木盆地、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作为研究区,结合GRACE卫星水储量数据和实测径流数据,基于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各流域的2003-2012年实际蒸散发的月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全球五个主流蒸散发产品在高原的性能。最后,该文使用基于概率分布的误差校正方法(PDF)重建了高原四大流域的历史月蒸散发序列(1983-2006),并发现四大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都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
中新网月7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7日至8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轻至中度霾,短时重度霾;8日夜间起,受南支槽和低层偏南气流影响,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云南南部等地有小雨,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局地有中到大雨。 7日至8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轻至中度霾,短时重度霾。9日至0日,受弱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霾减弱或消散
华北黄淮有雾和霾 气温回升开启“四九”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天(18日),降水主要集中在西藏、贵州、广西等地,华北、黄淮等地的雾和霾天气仍将持续。同时,今天也将正式进入“四九”,由于冷空气较弱,多地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 今年以来,中东部接连遭遇三轮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自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至长江中下游一带降水量已多于常年同期,尤其是陕西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等地,局地偏多2倍以上
封山育林近千万亩,占地区面积42%的国土列入自然保护区面积,商品木材采伐限额由80年代初的近20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不足6万立方米,“西藏江南”林芝地区多管齐下保护全国最大原始林区。 位于藏东南的林芝地区森林覆盖率46.1%,达374万公顷,几乎全部为原始林区或天然次生林区,被誉为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1995年以来,在全国支援西藏的建设热潮下,林芝地区加大了对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形成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通过重点项目带动的战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7月21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于7月21日凌晨2时7分逝世,享年87岁。 李吉均院士告别仪式定于7月25日(星期六)上午9时在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仁堂举行。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1958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84—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