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
7月21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于7月21日凌晨2时7分逝世,享年87岁。 李吉均院士告别仪式定于7月25日(星期六)上午9时在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仁堂举行。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1958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84—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
神农架林区从印支运动末至燕山运动初,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大面积的掀斜,奠定了区内的地貌骨架。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在部分地段残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区内地貌复杂多样。神农架山脉近东西向横垣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以神农顶最高,高程为3105.4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林区最低点为下谷坪乡的石柱河,高程为398米,相对高差2707.4米
十年如白驹过隙,今年是武隆喀斯特申遗成功十周年。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冲蚀型天坑三个喀斯特系统组成的武隆喀斯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实现了武隆区世界遗产项目零的突破。从此,“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走向了世界
现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环境、湖泊沉积与环境污染、近现代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至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第一发明人)。获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入选河北省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资助,入选水环所“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陈宁生:研究员,男,1965年9月出生,山地灾害防治领域全国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现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应用第四纪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