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有一本书名叫 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People,教做领袖的引发出团队最好的品质来。可惜大多数人表现恰恰相反,都是盲目地跟随人,甚至被诱发出内心的恶来。 举例说,当人恶待我们,我们便还以颜色,也恶待他们;别人骂我们,我们回骂;被人陷害,我们心里说:“你不仁,我不义!”看到没有?我们在模仿对方,跟随对方,不知不觉把对方看作领袖,自己倒成了随从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1. 当你听到有人蒙恩得救,受洗归主时,你的反应如何?内心作何感想呢? 2. 有那位父母在生下孩子时,想到孩子将来有可能会变坏、不孝、令父母痛心,以致一点喜乐也没有,甚至不愿意养呢? 3. 身为父母,你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4. 你知道天上阿爸父对我们的心意吗?要如何满足天上父亲与地上父亲的期待呢? 1. 耶稣眼中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与宗教人士眼中的“税吏和罪人”都一样是与上帝隔离的“罪人”。 2. 耶稣眼中“在家安份守己,却自以为义的大儿子”与“在外任意放荡且浪费赀财的小儿子”都一样是远离父家的“浪子”。 三、体贴阿爸父的心(路加福音15:25-32) * 马太福音10:37“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 在约翰福音中所记载的神迹就是一种标记,是要彰显耶稣基督的生命之道,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有神的同在,有神的能力.(约20:30-31) 这个神迹所彰显的是耶稣的无所不能,祂可以使无变有,水变酒这是质的改变.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了几个重点: (1)由耶稣的母亲与耶稣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母子之间关系很好,耶稣的母亲向耶稣提出人的需要(宴席中的酒没有了). (2)神有绝对的主权,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行神迹是由神决定的,神行神迹不是根据人的需要去满足人或人的好奇,而是神顾念人的需要,将最好的给我们. (3)神的话是大有能力的,我们要顺服神的主权,做神所吩咐我们的事.
有位老爷爷曾对他的孙女说:“我从人们还乘坐马车的年代,活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时代!”但他喟然长叹道:“没想到人生如此短暂,一晃几十年便过去了!” 人生确实十分短暂,许多人归向耶稣是因为想拥有永恒的生命。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常常不了解永生的真谛,而有错误的追求。我们渴望更美好的事物,却以为将来才会得到,总想着但愿我已毕业……但愿我有那份工作……但愿我结了婚……但愿我已退休……
祷告就是与上帝交谈。有《圣经》为证:《诗篇》4:3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
我们的思想与我们生活的每个环节息息相关,我们的说话、情绪、态度、选择,甚至与神、与人的关系,并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受它影响。研究显示,有75% – 98% 的身心疾病和行为问题,都源于个人的思维(注1),身与心绝对是不可分割。你可知道,单是你的思维方式就能叫你身心俱疲?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苦恼是由周遭的环境造成,但事实上,我们对处境的“想法”常是忧虑和压力的源头
此聚会以欢迎每一位的到来作为开始,紧接着有报告、奉献时段等。在活泼及充满神同在的敬拜赞美后,精彩的舞台剧呈现便开始。由一众艺人嘉宾及FGA的舞台剧团队联合呈现耶稣受难记
著名基督教护教者、演讲家拉维·撒迦利亚(Ravi Zacharias)周二(5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撒迦利亚牧师的女儿莎拉·撒迦利亚·戴维斯(Sarah Davis)今日在拉维·撒迦利亚国际事工(Ravi Zacharias International Ministries,以下简称RZIM)网站宣布了父亲逝世的消息,“拉维·撒迦利亚,如今已与耶稣同在”,确认这位护教者逝世。 “我爸爸一直以来最想谈的就是他的救主耶稣基督
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篇119:130) 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约翰福音8:37-47) 37“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38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