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c
近几年图书馆的OPAC系统服务建设,虽可让读者时空无碍的连线查询,但不同的图书馆采用的系统并不一致,使用者必须面对不同的操作画面与使用上的些许差异,而查询时也必须一一连线才得以进行。为改善此种缺点,本文透过系统实作方式,探讨在WWW架构下,利用免费的软件开发符合Z39.50资讯检索标准的OPAC系统,并使其具备近似自然语言查询功能的过程,并说明其中可能遭遇的困难或隐含的问题,以作为其他单位的参考。希望本文的内容,对推广Z39.50资讯检索标准的运用与服务,有所助益
2012年张江图书馆和邯郸校区文科图书馆学生阅览室正式开始RFID自助借还试点,2015年下半年全馆全面实施RFID自助借还,馆内所有可出借图书(除密集书库图书外)皆实现了自助借还。目前,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江湾馆、张江馆的自助借还机共计31台,分别放置在各馆的书库、阅览室和服务台旁,本校读者均可凭有效一卡通进行图书自助借还操作。 1.自助借书时,读者需持复旦大学有效一卡通,并输入馆藏目录查询系统(OPAC)的登录密码,读者身份需在注册有效期内
在看了这么多 Library 2.0 的讨论之后,了解到以使用者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当我们的图书馆里有类似下图的各项规定时,是否有点违背了 Library 2.0 的精神呢? 我想大部分的图书馆多少都有这类的规定,例如电脑只能查 OPAC,禁止使用BBS、MSN、或游戏等。 最近馆内进了一批新电脑,在规划硬盘内容时,对于是否要限制允许执行的程式,或者说,是否要开放读者使用 MSN、E-mail 等软件,又是一番天人交战
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集行政办公、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有外语、国际贸易、会计、保险、港口与航运管理等专业相关实训室及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室,如外国文化体验馆、教学演播中心、国际卫星接收传输中心以及国际贸易、ERP沙盘、外包服务等实训室。 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2004年启用,主要用于外语类专业教学及实习实训,包括语音室、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翻译中心、笔译实训室、外语视听说实训室及商务谈判实训室、涉外文秘实训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