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enough
诺贝尔化学奖在今日 (10/9) 瑞典时间 11 :45 公布,表彰形塑人人带着随身电子装置的时代,充电世界成为可能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总共由三位学者 John B. Goodenough、M. Staley Whittingham、吉野彰获得今年 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并且平分奖金。其中 Goodenough 教授是史上最老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已经高龄 97 岁。 锂离子电池的可能来自 1970 年代石油危机,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教授 M. Staley Whittingham 开始研究超导体,想要找出能够造就免除石油依赖的新技术,最后发现有极佳丰富的金属材质能够胜任,从而用二硫化钛当阴极,在分子层次当中,给予锂离子镶嵌的空间,造就 2 伏特的电压
物料描述: 磷酸铁锂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 自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AyMPO4(A为碱金属,M为CoFe两者之组合:LiFeCOPO4)的橄榄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后, 199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John. B. Goodenough等研究群,也接着报导了LiFePO4的可逆性地迁入脱出锂的特性,美国与日本不约而同地发表橄榄石结构(LiMPO4) 使得该材料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引起广泛的研究和迅速的发展。 电池材料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机应用于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水溶性液态料的干燥生产,采用高速离心喷雾雾化技术,在实现连续干燥生产的同时,获得粒度均匀、结构紧密且流动性好的微球形颗粒,在很大程度上,高速离心雾化技术,能有效改善或提高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堆积密度,使其单体颗粒可达3~5um和成品含湿量为0.5%的质量要求,应用磁性过滤技术,有效规避在生产过程的铁离子杂质的掺人,达到材料纯净目的,维护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
获颁诺贝尔化学奖而露出笑容的旭化成名誉特别研究员·吉野彰=摄于10月9日(江口和贵)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9日公布,今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以开发锂离子电池为由,颁发给71岁的旭化成名誉特别研究员·吉野彰及现年97岁、曾为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的John·Goodenough等人。 “小型而轻量,并且持久”是锂离子电池的特征。其与既有的镍隔电池相比,就算欲储存相同的电量,大小及重量都只需3分之1便能达成,可充电的次数也是镍隔电池的好几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