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
2004年由米路·吉逊(Mel Gibson)执导的《受难曲》轰动影坛但在基督教内备受争议,故事以《圣经》新约四福音为蓝本讲述耶稣基督生命中最后十二小时,因着米路吉逊为天主教徒,部分情节与四福音书有所出入及高举圣母马利亚地位,另有镜头过多描述耶稣背十字架时,沿途被罗马兵丁连番鞭打致皮开肉裂鲜血四溅,教界人士质疑内容是否忠于《圣经》及渲染暴力。 电影至今相隔16年,近日传出开拍续集消息。在《受难曲》饰演耶稣的吉姆.卡维佐(Jim Caviezel)向媒体透露,收到米路·吉逊的三张草稿图片,计划开拍续集,片名为《受难记:复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Resurrection)
2004年由米路·吉逊(Mel Gibson)执导的《受难曲》轰动影坛但在基督教内备受争议,故事以《圣经》新约四福音为蓝本讲述耶稣基督生命中最后十二小时,因着米路吉逊为天主教徒,部分情节与四福音书有所出入及高举圣母马利亚地位,另有镜头过多描述耶稣背十字架时,沿途被罗马兵丁连番鞭打致皮开肉裂鲜血四溅,教界人士质疑内容是否忠于《圣经》及渲染暴力。 电影至今相隔16年,近日传出开拍续集消息。在《受难曲》饰演耶稣的吉姆.卡维佐(Jim Caviezel)向媒体透露,收到米路·吉逊的三张草稿图片,计划开拍续集,片名为《受难记:复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Resurrection)
12那日,必有人来归你,从亚述到埃及,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必有人来归你。 13然而,大地因其中居民的缘故,又因他们行为的恶果,必一片荒凉。 弥迦书的最后一段,从11节开始,到20节结束,讲的都是将来的复兴
圣西满宗徒,圣经上称他叫戴洛德,即“热情者”,以示与西满伯多禄有别,原籍犹太卡纳城。根据圣教极古的传说,圣神降临后,西满赴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等地传教,在波斯为主流血捐躯。 圣达德,一名犹达,次雅各伯的胞弟,与耶稣有表亲的关系
中新社香港5月4日电 (记者 曾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4日表示,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整体稳定,希望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能够维持,并*好达至本地病例“清零”。此外,近期要求全港外佣强制检测新冠病毒的措施完全基于风险评估,不涉及任何歧视。 资料图:5月2日,外佣于香港中环一检测采样流动服务站排队接受检测
基督的真光“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步引到平安的路上。”(路1:79) 每年11至12月是基督教的大节期,称为“将临期”原于拉丁文的意义是“来临”,强调耶稣就是真光的来临,共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预备庆祝耶稣降生成人,真光的来临照耀世人,与祂建立和好的关系。 (二)预备迎接耶稣基督在未日荣耀的再来,联系着旧约、新约和世人永恒的盼望,帮助我们醒察罪行和禁食祈祷的预备
瓦尔特堡(Wartburg)是位于德国图林根的城堡,属艾森纳赫市,为罗曼式建筑。由路德因·德·史宾格(Ludwig der Springer)于1073年起建,1999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他的命名有一个笑话性传说,路德因·德·史宾格建堡时,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个地点,他说:“等一下,山麓--你将成为我的城堡!”(Wart' Berg--du sollst mir eine Burg werden!,德文的Wart为等待之意)
《圣经》(希伯来语:ביבליה,拉丁语:Biblia,希腊语:Ββλο,俄语:библия(意为莎草纸)。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圣经《旧约》部分[1] ,即《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圣经》则指《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我们相信圣经正典,包括《旧约》和《新约》,是神所默示的,最初版本的圣经是无误的,神启示的话语都是真实的。(太5:18;提后3:16-17;彼后1:21) 我们相信一位自有永有的神,是万物的创造者。我们相信只有一位神,存在于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
最近看到一份读经计划:麦琴读经计划(PDF载点)。这是由十九世纪一位苏格兰牧师麦琴(Robert Murray M’Chayne)所设计的。除了一年之内可以读完一次旧约、两次新约和诗篇之外,它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配合着教会的节期
新约逾越节不单是一个节期,而是上帝引导人类进入永生之路的应许。这有福的消息,圣经里称为福音。因此,师徒保罗自称福音的执事,又称新约的执事,因此阐明了福音就是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