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事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为司 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德水准比较高的人,“食无求饱”,在饮食方面不追求吃饱吃好,“居无求安”,在居住方面不追求安稳、享乐。这两句话合起来也就是说,不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