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欣赏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国画制作者的胸襟意象。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的意景
(《国际艺术新闻网》记者王萌北京报道)2018年8月31号上午,《国际艺术新闻网》代理主编大奔从加拿大多伦多来到中国宋庄,访问书画艺术家单玉清先生。坐在单先生的工作室里,在清新自然的小青柑普茶的香气中,从宋庄的现状一直聊到798艺术区。单玉清的作品主要以山水为主,在艺术品低迷的市场中,单玉清的作品订单络绎不绝
国画学校的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具有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演讲地点: 北京艺人天下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艺术楼530室) 中西融合是近一百多年中囯画领域的重要课题。主讲嘉宾将以自己绘画中西融合的实践为案例,阐述如何在传统中国画中融入西方绘画元素以及为中国画创新进行的种种尝试。传承、借鉴、创新的多种融合,将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有益启示
根据《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简章》安排,造型艺术、中国画、书法学、实验与科技、艺术设计、城市艺术设计、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七个专业组织现场复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复试日期:2023年3月19日。 二、参加复试考生:2023年本科招生初试合格考生。 考场安排详见《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复试考场安排》
《橙艺艺术在线》是国内第一家艺术数字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秉承正版授权的理念。打造集艺术资源的专业性、内容的全面性、形态多元性为一体,包含艺术类高清数字图书及高清图片。主动运用数字出版模式,以艺术教育核心,全面服务教学与科研
作为收藏的最重要门类之一,字画收藏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极强的保值功能和投资风险低等优点。近些年,随着股票、期货、贵重金属、房地产等传统投资领域不确定性增强,投资回报率降低,字画投资进一步升温。比如,精通“柿画”这一主题元素创作的名家大师周士杰的作品,就在收藏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也水涨船高
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自幼酷爱书画,因少年家境贫寒,也没有进过什么大学府,可我对中国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热爱生活。追随童年的记忆,想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把自己的童年画出来,把大自然的美画出来,有些人说我不会画画,可我的作品老百姓喜欢,在4月20号,我的雪景画在山东菏泽《曹州书画院》展出,我的作品得到了验证,那些五六十年代的同龄人看了我的作品好像回到了童年,东北人看到我的雪景好像回到了老家,南方人看到我的画好象出现了幻觉,“南方也下雪了”
赵振川,陕西省西安市人。 1944年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等。教授在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自197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画创作和美术史论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