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
王瑞雪密切观察水獭(箭嘴示)行为。 【本报综合报道】水獭虽然可爱,却不时会攻击人类。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名修读环境学的女学生今年2月起,参与一项关于水獭与人类互动研究,平均每周会到当地公园观察水獭3至4天,希望能确定它们攻击及防御行为,让人类能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
专家建议别吃超过半颗粽子。(取自联合早报) (新加坡7日讯)过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的粽子这道美食,但别小看一颗粽子的卡路里含量,专家建议最好别吃超过半颗! 粽子口味繁多,成为许多人的心头好,不过即使再美味的粽子,也不能将粽子当成正餐,以免摄取过多卡路里。 新加坡国立大学综合诊疗所首席营养师吴美玲解析,每100克肉粽、娘惹粽和素粽,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差不多
“新加坡学生走进中资企业”是由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主办,众多享誉国际的驻新中资企业联合支持的本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企业实习、企业参观、校园推介等方式,为本地高校学生了解中资企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为中资企业发掘培养本地人才搭建友谊之桥。 “中资企业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专场宣讲会”于5月12日和13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成功举办。这是协会“新加坡学生走进中资企业”项目在本年度的第二次大型现场人才交流活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不仅是学科发展所需,也是新时期人才竞争所需。在既有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依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设的研究生全英语教学课程,我系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国际交流项目: 1.短期交流项目:具有时间短、强度高、主题性强的特点,在组织上灵活性较大,方便我系在教学上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展开初期合作,为进一步的教研合作奠定基础。通常以国际联合设计为形式,在一到两周的强化设计过程中,中外学生组成混合分组,接受中外教师的联合指导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东亚AACSB认证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 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
香港大学全球排名较上届升一位,排第21名,在亚洲排第5;香港中文大学排第38名、香港理工大学排第65名、香港浸会大学排第281名,排名均有上升;香港科技大学、城市大学及岭南大学的排名下跌,分别排第40名、第54名,岭大排名则在第601至650名组别。 今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全球100个地区共有1418间院校参与,并收集了逾15万名学者及9.9万名雇主的意见。参考标准包括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20%、师生比例20%、国际教师/留学生比例各5%、国际学生比例5%、就业成果及国际研究网络
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的人才优势,致力于工业和民用环保新材料及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天津研发总部核心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8名博士,并有多项产品被评为天津市重点新产品和天津市专精特新产品。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8001、知识产权曾理体系等认证,并获得首届全国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冠军、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天津市技术领先型企业、天津市雏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天津生产基地3000平米,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区;研发基地1000平米,位于研究院本部
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新加坡历史最为悠久、致力于终身学习的非营利专业学府。MDIS由MDIS Pte Ltd和MDIS International Pte Ltd组成:其中MDIS Pte Ltd主要负责学校的学术管理,MDIS International Pte Ltd则负责学校的全球发展。 在长达50多年的历史中,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通过提供完善认证的课程、研讨会和管理服务,始终保持着对专业人士职业发展和培训的专注
报告时间:2022年11月29日(周二)15:00-17:00 赵宪博,现任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工程技术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4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已发表英文论文130余篇,含103篇国际期刊论文和5篇ESI高被引文章
崔丽丽,澳门太阳集团城网址54开头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关注数字化赋能的管理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国际顶级期刊《MIS Quarterly》《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