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
外泌体 (Exosome) 是一种能被大部分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分布于外周血、 尿液、 唾液、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其来源多样,可来自各种类型细胞,其内容物含蛋白、 脂质和核酸等,特别是在其中发现的 non-coding RNA (miRNA、lncRNA、 circRNA 等 ) 使其更具有意义。外周血等体液中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无创伤、可重复特点,可于同一时间点进行多项指标的检测
肌骨系统生物力学:从分子、细胞、整体动物以及人体组织层次上,研究不同力学条件对承重骨骨形成以及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及机制。包括以力学敏感基因(MACF1)及非编码RNA(microRNA,LncRNA)为切入点,研究力学负荷改变对骨形成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建立了前成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ACF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fl/fl Prrx1/+;fl/fl sp7/+ )、ROSA26定点MACF1敲入小鼠以及mir-138转基因小鼠模型
非编码RNA在生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经常入选CNS年度科学突破。特别是microRNA (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等调控性非编码RNA因其重要的调控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非编码RNA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鼓励申报的重要领域
平台用户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21年1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抗原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CAR-T治疗中的应用”入选。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Cell,2020,182:855-871)。 国家模式与特色实验细胞资源库长期为许琛琦研究员团队提供免疫相关实验细胞,支撑其开展T细胞的功能调控和CAR-T细胞治疗新方法的研究,该用户多项成果在《Nature》、《Cel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带领课题组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通过直接结合细胞浆中的信号转导蛋白分子并影响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与功能。该成果为研究lncRNA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观点,并为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