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全台首认证穆斯林友善景点出炉!台北市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台北101、儿童新乐园、芝山文化生态绿园及台北探索馆等6处观光景点获得穆斯林友善环境认证,更增加28家旅馆1403间符合国际穆斯林友善标准认证的客房,提供穆斯林旅客来台北住宿新选择。 依据台北市观光传播局调查,吸引穆斯林旅客到访原因为风光景色宜人、民情风俗与文化及交通便利等。穆斯林旅客最爱造访的景点依序为西门町、台北101和大稻埕等,且对于环境卫生、语言沟通、人民友善等均高度肯定,但也有旅客认为穆斯林祈祷室的设置普遍度、穆斯林友善景点与旅馆等可再加强
作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古代书画宝库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稀世名画从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到明清各画派名家的代表作足以串起一部中国古代书画发展史。 这些古画经历了漫长的风雨数次“死里逃生”留存到今天让我们得以欣赏研究。每一卷古画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寸色彩背后都有暗藏的蛛丝马迹
故宫博物院与澳洲新州美术馆合作举办天地人特展。雪梨办事处处长王雪虹(右三)与出席台湾之夜的澳洲嘉宾展示印有展品之一“肉形石”图案的环保购物袋。(雪梨办事处提供)中央社记者石秀娟雅加达传真 108年4月6日 (中央社记者石秀娟雅加达6日专电)故宫博物院首次跨越赤道到南半球展出的“天地人”特展正在澳洲举行,为庆祝特展回响热烈,驻雪梨办事处4日晚间举办“台湾之夜”,庆祝台、澳文化交流展开新的篇章
摘要:[介绍]秦坳区新增文艺打卡!12月18日,中国紫檀木博物馆横琴分馆正式开业,并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首个轰动一时的展览“紫禁辉煌——宫廷家具及用品展”。不去北京的紫禁城, [介绍]秦坳区新增文艺打卡!12月18日,中国紫檀木博物馆横琴分馆正式开业,并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首个轰动一时的展览“紫禁辉煌——宫廷家具及用品展”。不去北京的紫禁城,你可以近距离感受皇宫里的人们.秦澳地区增加了一个新的艺术钟! 12月18日,中国紫檀木博物馆横琴分馆正式开业,并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首个轰动一时的展览“紫禁辉煌——宫廷家具及用品展”
于2016年落成的香港城市大学展览馆,在很短时间内已成为香港重要的展览场地,每年会举办二至四个不同题材的展览,主题均围绕艺术与科学,而且融会了城大的创意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更互动的视觉听觉体验。 曾举办过的重要展览包括数届“法国五月”展览,当中有来自不同收藏家的装饰艺术作品和以“珍藏阁”(House of Curiosities)为主题的自然标本及手工艺术品。 城大亦曾与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数度合作,举办过以古今动物为题材的“动物大观园”展览、“同安.潮.新媒体艺术展——同安船与张保仔的故事”及“艺域漫游——郎世宁新媒体艺术展”,均有不俗的口碑
9月27日,故宫博物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将针对故宫院藏大量的中医药文物资源,共同深入开展清代宫廷中医药文物的科学研究。学问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仪式并讲话
(1886-1937),字寅村,号鹿山,湖南长沙人。1925年10月至1926年2月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早年毕业于武昌方言学堂,1913年任湖南高等师范学堂教员,后任教于长沙师范、湖南省立一师,1920年任湖南一师校长,1922年兼任湖南省图书馆馆长,省公署秘书长
作为加拿大艺术家协会会员,杜涛(Tony Du)不久前接受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盛情邀请,前往西藏高原采风,同时进行文艺创作。此次活动“文化中国•知名华人书画家西藏行”采风活动,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知名华人书画家参加。前几年台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曾展出巴黎奥塞美术馆典藏的许多作品,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于米勒的<拾穗>、<晚祷>等作品,同时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也从英国牛津大学的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 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借展了一批毕沙罗的作品,这两项名画特展使当年台湾美展达到空前盛况,所以本篇开始介绍巴黎的一些美术馆典藏作品与大家分享
具有本岗位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会使用opera 操作系统者优先录用。 北京贝尔特酒店(北京新世界万怡酒店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易名为北京贝尔特酒店)是继上海贝尔特酒店面世之后的亚洲第二家该品牌酒店,为宾客提供以效率著称的一站式酒店服务。 北京贝尔特酒店拥有299间客房,坐落于崇文门新世界中心,信步即达地铁站及北京火车站,临近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天坛和王府井购物中心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 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 作为古代文化遗存,古建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受着风霜雨露,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的无情侵袭,不可避免的要给古建筑造成损伤.残坏.坍塌,加上人为的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古建筑保护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