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
Mao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惠廷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转化组织工程中心的教授,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和聚合物化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接受博士后培训
刘平生,湖南武冈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4年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4年12月以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工作。 近年研究集中在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功能高分子生物材料、骨组织工程
韩际宏,男,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5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Center of Vascular Biology 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动脉粥样硬化成病机理与治疗;胆固醇及脂质代谢信号通路
2009年转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10月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访问学者,从事高分子表面处理研究。2010年至今为RIKEN客座研究员
据美国莱斯大学科学家介绍,借助一种更加高级的支架结构,对骨癌治疗药物的检测将变得更加简单。 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学家 Antonios Mikos 带领研究团队进一步改进了他们的3D 打印支架用来研究尤文肉瘤(一种骨癌)细胞如何应对刺激,特别是剪应力,当血液等黏性流体经过骨的时候会对肿瘤造成这种作用力。研究人员发现支架结构(天然的和人造的)对于肿瘤细胞表达帮助肿瘤生长的信号蛋白有实质影响
陈忠,男,1968年6月生。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及神经药理学研究
所谓超分子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非共价键作用,包括金属键、氢键、范德华力等。这些非共价键的协同作用使得多个分子可以自组装成为新的长链聚合物,而在外界的刺激如温度等下,稳定的非共价键协同作用又被打乱,生成新的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在刺激回复初始状态时,原始结构又恢复,从而实现了可逆。通常来说,超分子单体经过精心设计,可以直接自组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一维的纤维结构、球形、棒状、 片状等
报告时间: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9:00 丝蛋白作为生物材料展现出优良的生物、力学、可降解特性,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将其与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可制备出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仿生纳米纤维拓扑结构,通过与功能纳米材料结合可获得具有力学、电学特性的功能性生物材料。本报告我们将介绍如何构建具有仿生结构的丝蛋白纳米纤维支架以及在组织工程血管和心肌补片应用中的潜力
贺永,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三维打印工艺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增材制造(3D打印)、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优青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子课题各一项,省部级课题多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论文发表在包括《Materials Horizons》、《Biomaterials》、《Small》、《Biofabricati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等生物制造领域的顶级期刊,H因子23,论文被Science、Nature Review Chemistry、Advanced Materials等引用2000余次
中国造纸杂志社负责《中国造纸》、《Paper and Biomaterials》(原国际造纸)、《造纸信息》和《中国造纸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承办亚洲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参观观众最专业的中国国际造纸科技展览会,每年举办一届;拥有两个专业网络信息平台――中国造纸杂志社网站([URL])和中国国际造纸科技展览会网站([URL])。 《中国造纸》是由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造纸领域权威性科技期刊。重点报道我国造纸工业在纤维原料、备料,制浆及其设备,纸及纸板生产,纸机及其辅助设备,废纸脱墨,洗涤、筛选、漂白,湿部化学、化学品,自动控制、传动控制,废水处理与环保综合利用,分析检测等方面的新成就和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