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潘琳)“已经参加‘湘博会’四届了,今年是第五次。虽然在现场成交量不是很理想,但是对品牌推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过去公司的产品影响力局限在县城,通过几届‘湘博会’在娄底增大了影响力,特别是展馆内的市民比较多,娄底市内的购买力也明显增加了
28日下午,祖国——科技工作者爱国诗篇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此次沙龙旨在唱响时代主旋律,科学家,以科技工作者朗诵爱国诗歌的形式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据了解,沙龙活动是中国科协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要求,切实履行联系、动员、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全面展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风采的创新载体和平台
中国林业智库由中国林学会作为发起人和依托单位,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中广群星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作为共同发起和核心支持单位,共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林业智库。 组建中国林业智库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林业决策咨询制度。 中国林业智库将构建决策咨询理论政策研究平台、技术服务创新驱动平台、科技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平台、生态文化传播教育平台(生态公益子智库)5个工作平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学会,中国林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各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激励广大社会公众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根据《梁希科普奖奖励办法(试行)》,中国林学会决定组织开展第六届梁希科普奖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梁希科普奖主要奖励在林业科普创作、科普活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实施,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新时代林业科普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中国科协科普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分会组织开展了“2017全国林业科普微视频大赛”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地各单位的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101部作品,汇集了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典型的人物风采、林业故事和科普知识。 经形式审查、专家初评和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程序,最终评出《我的爸爸》、《森林疗养(中文版)》、《绿色青年·生态梦》、《守护大自然的绿色之美》、《野生动物科学放归》、《平凡而伟大的森林守护者》等优秀林业科普微视频作品66部
1961年至1966年东北林学院木材利用系林产化工专业学习。1967年至1978年泰康、安达造纸厂技术员。1981年至1983年东北林学院林产工业系教师
近日,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大林草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凝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林草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十大林草科学问题:1.林木干细胞发生、维持和分化的调控机制;2.木本油料油脂性状形成与调控机制;3.人工林生产力形成的结构与环境效应;4.重大林业入侵生物成灾机制;5.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6.湿地退化过程与修复机制;7.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8.草原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形成与调控;9.林木活性成分代谢调控与转化基础;10.木竹资源利用的物理与化学基础。 十大林草工程技术难题:1.“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技术;2.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3.林草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4.木竹家居产品智能制造技术;5.人工林多功能协同提升技术;6.松材线虫综合防控技术;7.国家公园智能化监测管理技术;8.油茶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9.胶合板连续化制造技术;10.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制造技术
本文摘要:6月9日-11日,2019年北京世园会安徽日活动举行。国际竹藤的组织董事会牵头主席、2019年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树铭参加并致词,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参加。 ***说道,安徽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对展览北京世园会给与了很大的热情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潘琳)“已经参加‘湘博会’四届了,今年是第五次。虽然在现场成交量不是很理想,但是对品牌推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过去公司的产品影响力局限在县城,通过几届‘湘博会’在娄底增大了影响力,特别是展馆内的市民比较多,娄底市内的购买力也明显增加了
杨光,理学博士,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加拿大北方林业中心、阿尔伯塔大学公派留学1个月,2013年韩国江原大学公派留学6个月,2015年中国林科院博士后出站,现主要致力于林火生态与管理方向的研究。近五年来,先后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948”、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局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登记8项,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