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溪
公元2008年初次到台南麻豆小镇念书,当时台南县市都还没有合并,那年的台风特别严重,将军溪上游地区排水不良造成麻豆地区淹水,之后经济部水利署以及台南县政府便积极地开始从上游整治起,而将军溪上游,往麻豆下营方向正是麻豆大排所在地。 公元2010年左右,上游靠近真理大学路段的真理桥改善工程完成,工程进度开始往西移移到将汇入将军溪的麻豆大排末段,公元2012年毕业时,在县道171望向将军溪方向时,两侧还时漫天尘土,土堤外露,没想到事隔三年后,再度经过这段熟悉的县道171,麻豆大排的两侧已是绿草参差。 对于水利工程的改善我一点都不懂,但是我知道的是从开始进行麻豆大排改善工时候,我在麻豆生活的日子就没见过淹水的景象,或许现代版的治水工程一点也不输当年的大禹,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善待自然,给原来的水道一条畅行无阻的道路,自然一定不会透过伤害我们生命财产的手段来找出出路
连络台南市学甲区及将军区的重要南北向运输动脉-华宗桥,在历经976个日历天的施工后,于102年10月15日以全新的蓝色三拱外观吸睛豋场,在学甲国小、苓和国小带来热闹的十鼓及武术表演后,由赖市长与市府工务局吴宗荣局长、经济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黄世伟局长、台南市议会谢财旺议员、侯澄财议员、学甲区长邱志荣、将军区长陈益敦等多位贵宾一同进行通车剪彩,由于该桥属两区间之重要干道,更是地方乡亲引颈期盼的重要交通建设,因此吸引许多民众到场共襄盛举。 赖市长于致词时首先恭喜地方民众,自即日起除了有一条方便、美观又安全的桥梁可以使用外,更感谢市民于施工期间交通不便的包容,而如今随着全台第一座的三拱提篮式钢拱桥完工,配合周边将军溪沿岸整治的成功,不但能发挥防洪功效,更创造地方观光价值,大大增加了桥梁改建效益,因此赖市长便以宜兰冬山河为目标,期盼此地也能塑造成台南的冬山河,成为观光休闲新亮点;另一方面,赖市长也利用致词机会跟民众宣布,台84号道路(规划北门区至玉井区)今年10月20日就可经由学甲区排水桥至学甲交流道,通至下营系统交流道,对于学甲、将军甚至北门交通便利性提升许多,而民众关心的学甲工业区也会继续配合发展,在河川整治、淹水问题、交通、就业环境等全面提升改善下,势必将进一步带动地方繁荣。 市府工务局吴局长进一步说明,将军溪整治规划一共有六条桥进行改建,华宗桥就是其中最大、经费最高的工程,而目前大台南总共有35条桥梁改建计划,已有29条完工,总经费更高达22余亿,然为了保障市民行的权益,无论是道路、桥梁,市府均投入大量心力及资源进行规划修建,也可看出市府对市民用路安全的重视;既有华宗桥为传统之板桥,包含10米宽的桥面及一旁5.2米的水管桥,最大的缺点为桥底下的9个桥墩,因数量过多阻碍水流,再加上桥梁底部过低,造成输洪能力不足,大雨一来往往无法顺利宣泄,易造成当地淹水灾情;而改建后的桥面不但更宽,更采用全国唯一的三拱勒钢型桥规划设计、提高1.6米的梁底高度以不落墩之钢拱建构,并顾及民众交通出入采半半施工,工程艰巨,如今已克服总总困难完成,配合将军溪渠道整治、堤后排水及排水箱涵施作,可增加周边区域排水容量,提升区域防洪标准,达到通洪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