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
本文基于长期的再分析资料探究了北极涛动与东亚冬季急流之间的联系:两者的在1925−1945/1985−2005相关显著,而在1900−1920/1955−1975相关不显著。北极涛动与东亚冬季急流之间的不稳定关系可能与北极涛动的结构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在1925−1945/1985−2005期间,当北极涛动偏强时,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呈现一种南北反相的“跷跷板”式的振荡,并且这种振荡是正压的;而在1900−1920/1955−1975期间,位于北太平洋的异常中心变得不显著
8月7日立秋京城最高气温将回落《新闻》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由于受到强大暖气团把控,外加近地面积累多日的水汽,京城今天最高气温有望升至34℃,强势的气温与水汽“相逢”,势必使闷热感“升级”。 法晚(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获悉,5日之前,这种持续闷热的天气都将持续。8月7日将迎来立秋节气,据市气象台预计,立秋之后没有强势冷空气来袭,“秋老虎”行踪暂不明朗
6月30日我省合肥以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气温略有下降最高气温普遍在25℃-30℃。 具体来说7月1日白天全省阴天有阵雨或雷雨淮河以南部分地区中雨其中江淮之间西部局部大雨。 7月1日夜里到7月2日全省阴天淮北有小雨沿淮淮河以南有中等阵雨或雷雨其中江淮之间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江南局部大雨到暴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出席会议并讲话。 红网张家界站7月31日讯(记者 全江玲 张潘)7月30日晚,张家界市抗旱工作调度会召开,对下阶段抗旱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减灾工作中来,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要精准预案、精准措施,精准抗旱,全力保障群众和游客饮水安全
2021年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10天) 2021年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20天) 2021年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10天)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周先生: 感觉今年的恶劣天气特别多,好像河南郑州,山西都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请问是什么原因啊? 答: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是造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强度增强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地球平均气温每提升1℃,大气中就会多7%的水汽,就是说全球变暖之后,地球的整体温度都在上升,温度升高,使得大气在饱和前可以容纳的水汽会更多,一旦在降水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就会触发强降水,使得极端降水发生的风险在增大,这是一个直接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冬季和秋季开始的秋冬春季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导致大气环流的异常
8月24日16时,市气象台发布天气消息,24日晚至26日,受台风外围偏东气流影响,我市有阵性降水发生;27日开始,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市高温天气将再度出现。 专家提醒,相关部门应加强防范持续性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电力供应、人体健康、森林防火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气象干旱加速发展,需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合理调度水源,加强保水节水;市民应注意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具体预报如下:24日晚至25日白天,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东南风2~3级,最高气温36摄氏度,最低气温26摄氏度;25日晚至26日白天,多云间晴天,午后到傍晚有阵雨或雷阵雨,最高气温37摄氏度,最低气温26摄氏度;26日晚至27日白天,晴天间多云
摘要: 基于1991-2013年5-9月内蒙古自治区117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别定义各站点小时降水量的强降水阈值揭示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小时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99个百分位阈值、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1 h降水量最大值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自内蒙古西部向东部递增高值区位于阴山山脉南部和大兴安岭山脉东南部的迎风坡低值区位于内蒙古西部。21世纪以来内蒙古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
炎热、少雨,是今年7月吉林省的天气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中国吉林网获悉,入汛(6月1日)以来,我国长江、淮河流域的雨下不停,汛情牵动人心。然而,我国一南一北两片区域——东北、华南的降雨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旱情持续发展
图/记者 王巍巍 今年6月,拉萨热出了新高度。最近,拉萨又出现了晴热天气,户外紫外线指数持续达到“很强”。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撑着遮阳伞的人,连通过外卖平台点冷饮的人都比平时多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