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ective
主要研究方向为抑郁症、睡眠障碍、双相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5年4月,建立起国内首个匿名情感障碍互助会(Affective Disorder Anonymous,ADA),开展适合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综合性自我管理干预模式。2019年5月开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失眠症患者开展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并实施患者的个体化评估与干预、动态追踪模式,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邬霞,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基于神经影像的数据处理方法论研究,致力于运用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进一步深入揭示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
作者简介:威廉·伯顿·迈克尔(william Burton Michael 1922-)博士,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1943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路杉矾分校 1946年和1947年在南卡罗来纳大学先后获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主要研究测量与评价、测验编制、创造性人格、天赋及个性心理学。|迈克尔教授著述和发表的著作(包括著作的部分章节)、文章、评论(包括与人合作)甚丰,如《为创造性思维而教(Teaching for Creative.Endeavor)》、《认知及情感在数学及理科中培养创造性的作用(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Creativity in Mathematicsand the Physical Sciences)》等。迈克尔教授曾任美国的《教育研究评论》杂志的主编、现任《教育与心理测量》杂志的主编
专业特长:擅长各类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及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咨询和诊疗。 王长虹 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库资深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优秀精神卫生防控专家、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CBT专委会委员、中国强迫症诊疗中心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优秀专家及优秀医师、河南省重点学科(应用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课程负责人,CCTV-10“走进科学”栏目讲席教授、Psychoneuroendocrinology,Neuropeptides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