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的毕业考试成绩表(复制品),1892年。 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的婚约书(复制品),1915年。 日人梅屋庄吉订制的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1929年
本书是“蠹鱼文丛”一品种。全书内容正如书名所示,是“闲话文人旧事”,而着眼点在“老派”,涉及前辈学者包括鲁迅、郁达夫、陈寅恪、巴金、闻一多、老舍等。作者谈旧事,有趣却不八卦,分别从“同学少年”“这也是生活”“自尊”三大部分入手,严格按照史料本身来演绎和发挥,故所有史料均注明来源,不编撰和臆想
在本书中,吕先生以我们熟知的人情事理分析历史上的“恩怨情仇”,应用当时的新的历史学、社会学研究成果做史学研究,不回避有争议问题,正是以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出了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一批国内著名学者。 本书根据吕思勉大学讲义整理而成,读此书可对当时各社会领域之思潮窥见一斑。这些思潮进而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如:民国时期对汉字简化的各种提议和尝试、当年社会上部分知识分子对大农业化生产的看法等
9月10日,正值全国第36个教师节之际,凤冈县委书记王继松带着党委政府的深情厚谊,来到县第一中学和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向教师们送去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并赠送了《南怀瑾选集》《陈寅恪文集》等书籍。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张洪元,副县长笪娟参加慰问活动。 在凤冈一中,王继松实地察看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环境,详细了解了师资队伍建设和近年来高考录取情况,听取了学校负责人就党建、学校管理等工作的汇报,并为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代表送去了慰问金
《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
2020年11月10日下午,文研院第九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六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邱靖嘉老师做主题报告,题目为“历史的建构:金朝开国史问题再检讨”。第九期邀访学.. 【邀访学者论坛95】李丹婕:在中古北方边疆发现历史——基于对.. 2020年11月5日下午,文研院第九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七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会议室举行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中总会穿插着些让人意外的小插曲——困难、挫折……但这些都不可怕,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它们,时刻保有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相信它们一定会被我们克服,我们一定也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坚强不屈是克服困难的有力武器。战场上的多次受伤,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都打不倒海明威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它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且在形式上一改长篇大论的说教,篇篇短小精干、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内容上更是条理清晰,见解也极为独到新颖,可以说是吕思勉极为通俗的一部中国通史读本。 [展开] [收起]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
本文摘要:1938年,北大、清华和南开迁至长沙,组成国立西南团结大学。1946年,西南联大遣散,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这8年多的时间,来西南联大任教的专家学者多达300余人,其中不乏像朱自清、闻一多、华罗庚、沈从文等大家
1.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著作,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两晋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加上作者旁征博引和深入剖析,本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易中天强烈推荐。 2.读史以明鉴,读历史学家的名家大作,学到的不止是历史,更多的是吕思勉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史学观点。 3.听国学大师洞悉纷繁事件背后的历史要义,揭开两晋南北朝纷争的历史真相,讲述动荡社会下的民族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