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
《GB/T 27577-2011 化妆品中维生素B(泛酸)及维生素原B(D-泛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发布于2011-12-05,于 2012-03-01 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中维生素B(泛酸)及维生素原B(D-泛醇)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两种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妆品中维生素B(泛酸)及维生素原B(D-泛醇)的定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泛酸、D-泛醇的检出限为30 μg/g,定量限为100 μg/g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公共平台围绕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需求,瞄准国内外中药学科研前沿,定位中药学高端科研平台,兼顾中医药生命组学功能,建设面积至2400 m2,实验室26间,现有大型仪器44台套,包括Q-Exactive高分辨液质联用仪、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等大型仪器,总值4000余万元。药学科研平台立足于服务于我校的教学、科研,目前已经建设中医药生命组学分析测试模块(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中药物质基础发现与表征模块、中药物质体内ADME模块,初步形成了硬件完备、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完整涵盖了中药学学科的各个方面,有力的支撑了中医学和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实行学校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面向校内外开放,实行预约使用、定期培训、积极开放、有效共享、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2022年10月28日公开发布第52号令,全文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鼓励目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版《鼓励目录》总条目1474条,与2020年版相比净增加239条、修改167条。其中,全国目录共519条,增加39条、修改85条;中西部目录共955条,增加200条、修改82条
低温120度新莆京3969 新莆京3969采用风冷式全封闭压缩机组制冷及微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低温循环冷却水(液)流或低温恒温水(液)流以满足用冷却水及低温液体去降温或恒温仪器(如旋转蒸发器、发酵罐、电子显微镜、低温化学反应釜、电子能谱仪、质谱仪、密度仪、冷冻干燥仪、真空镀膜仪、生物制药反应釜等)的需要。低温120度低温冷却液循环 新莆京3969采用风冷式全封闭压缩机组制冷及微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低温循环冷却水(液)流或低温恒温水(液)流以满足用冷却水及低温液体去降温或恒温仪器(如旋转蒸发器、发酵罐、电子显微镜、低温化学反应釜、电子能谱仪、质谱仪、密度仪、冷冻干燥仪、真空镀膜仪、生物制药反应釜等)的需要。 1、压缩机采用进口知名品牌产品,制冷速度快,可以迅速的达到实验所需的温度
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步伐,是新九方科技适应市场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经过多年沉淀,新九方科技构筑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工业场地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正在筹设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流动站等创新平台,在细分领域持续发力
下半年来,实验测试中心在新购置的设备到位后,不断努力对新仪器新方法进行应用研究,让新设备充分发挥其功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速度和检测质量。 样品加工方面,新购置的自动化样品制备机组,样品制备按照规范规定的最高标准自动完成粗碎、中碎、缩分等制样流程,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样品制备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水质分析方面,研究应用Thermo Fisher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多元素分析功能,与离子色谱仪配套结合,减少人工工作量70%,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
食品安全直接是与人们身体健康挂钩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样就要加强食品快检工作,其中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仪的使用较多。 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需要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对检测技术和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目前的食品安全指标中,残留农药,兽药和其他参数的检测是较重要的问题
水分、含盐量、含糖量、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纤维含量、维生素含量、酸度等。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如果经费有限,都可以采用化学法分析,只需配制最简单的烘箱、水浴、电炉、搅拌器、粉碎机、pH计等设备即可。 如果经费充足或检验批次较多,对应的检测项目都有对应的专用仪器可供选购
英国研究人员17日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智能”手术刀,可在几秒钟内告诉医生他们切除的是正常组织还是癌变组织。 目前医生做手术无法肉眼判断肿瘤是否已全部切除。研究人员表示,以乳腺癌为例,约20%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面向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以“海洋强国”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深海科学研究为主题,着力发展大洋钻探、海底观测和载人深潜等国际深海研究关键领域,以“气候变化低纬驱动”和“西太平洋地质演变”为学术主攻目标,瞄准地球圈层系统和海陆相互作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并致力于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及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深海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以古海洋学与古环境、大陆边缘演化与海洋沉积学、海底资源、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和海底过程与观测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拥有包括激光溶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系列大型科研课题,发表大量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论文,逐渐成为以面向深海和海陆结合为特色、与国际深海研究前沿接轨的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IODP等深海基础研究的国家级基地以及我国深海科学教育的基地。 实验室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为战略科学家的优秀学术梯队,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2人、青拔2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