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缪(miào、móu、miù、mù、liáo、jiǎo、liú、liǎo)是一个中国汉字,多音字。 miào、móu、miù、mù、liáo、jiǎo、liú、liǎo 根据唐代修订的《元和姓纂》,缪氏,源自秦穆公的后代。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藤原不比等(659-720年9月13日),是从飞鸟时代到奈良时代初期的公卿。藤原不比等是中臣镰足的次子,在一些文献中也记载其名为"藤原史"。 698年(文武天皇二年),文武天皇下诏:"先朝所赐藤原朝臣之姓,应该由藤原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继承
为何唐朝以前都称帝,唐朝以后都称宗,如汉武帝与唐太宗?(3) 唐朝建立之初称呼谥号还是比较流行的,但当皇位传到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多病且不能时常处理朝政,因此便让武则天代替他。但朝政毕竟是件大事,武则天如果仅以皇后的名义去处理自然不太合适
周敦颐诞辰千年庆典被评为影响中国社会的十大文化要事【消息】 红网时刻12月29日讯(通讯员 周凤连 陈新文)12月27日,道县周敦颐诞辰千年庆典被上海社科院软实力研究中心评为2017年影响中国社会的十大文化要事之一。上海社科院软实力研究中心认为,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战略中的全新元素。 此次纪念活动主要包括周敦颐诞辰千年纪念仪式、理学学术研讨会等两大主体活动,以及“濂溪杯”全国诗词楹联和书法摄影征文大赛、电影《爱廉说》首映式、配合摄制大型电视连续剧《周敦颐》、道州龙船赛、“我读《爱莲说》”全国征文比赛、全国首档“莲”文化主题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爱莲战队”启动仪式、“问道永州 致敬濂溪”大型主题研学旅游活动等系列活动
秦始皇结束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旧时代,也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他的一生就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在秦始皇登上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先后有权臣当权,嫪毐作乱,亲母背叛,郑国祸秦……他是怎样一一应对处理的?统一六国以后,他定封号,去谥号,大兴土木,寻求长生不老……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以“强道”治天下,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但将“诈”与“力”发挥到极致,又使他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
李国昌(?-887年)本名朱邪赤心,字德兴,唐朝末年沙陀部首领,朱邪铁勒后代、朱邪执宜之子,袭父职为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朔州刺史。 大中年间,以战功迁蔚州刺史、云州守提使。咸通十年,任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镇压庞勋起义有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徐州观察使,赐名李国昌,预备属籍,赐京城亲仁里官邸一所
周公旦,姬姓,谥文,又称周文公。(关于周公的谥号,存疑,因为其父西伯昌已被追谥文,而他又被追谥文,父子重复,于礼不合;然则,也有可能是周成王为表示周公的功德崇高而以文为谥,也未可知。) 周公旦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大宋唯一得善终的战神,领兵打仗40年百战百胜,还被敌人视为神明(9) 这才是真正的战神,让敌人都佩服,不是战神是什么? 公元1030年,一代将星曹玮陨落,谥号"武穆",时年五十八岁,得善终。曹玮从19岁开始领兵打仗,一生领兵四十年,守西北边防四十年,战无不胜,百战百胜。 所以,曹玮去世后,皇帝把这位战神的战袍和兵器作为英雄的神符,赏赐给战无不胜的大将,给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