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
中新网杭州8月24日电(郭其钰 钱天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浙江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十年来,以产业援疆、民生援疆、智力援疆,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2017年浙江产业援疆启动“十城百店”工程,把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的特色农产品规模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记者近日了解到,由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实施的“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将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咨询服务“三平台”,构建“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 据介绍,自2016年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后,省农科院以联盟为平台,提出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并于去年10月由省财政厅批复立项,5年预算财政资金达1.8亿元,首批4个省级引导创新资金项目已启动实施。 2018年项目全面启动后,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拟组建河西走廊现代高效节水农牧业、中东部旱作区现代循环农牧业、陇南山地中药材及特色林果、甘南草原生态畜牧业、兰白经济圈现代都市农业等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格局
近年来,秦州区蔬菜产业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工作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蔬菜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提升8大蔬菜基地,大力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工程,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努力将蔬菜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富区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新的途径。 至目前,已建成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以杨家寺镇为核心区,秦岭镇、牡丹镇为次核心区,建设八大功能区,即设施蔬菜展示区1个核心区,特色林果种植区、中药材种植区、畜牧养殖区、马铃薯扩繁区、休闲观光旅游区5个示范区,秦岭镇中药材种植辐射区、牡丹镇蔬菜种植辐射区2个辐射区
(赵坤玉 和玉松) 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期。2月11日上午,满载着丽江人民深情厚谊和爱心的325吨生活物资从丽江出发,驰援武汉。一头是江水之源的丽江,一头是江水之滨的武汉,一衣带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导读]“我希望儿子今年能娶上媳妇!”“希望我养的鸡都能卖出去!”“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村民梦想墙上的内容,一个个朴素的梦想,表达着祁连山北麓浅山区的村民们美好的愿望。 “我希望儿子今年能娶上媳妇!”“希望我养的鸡都能卖出去!”“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村民梦想墙上的内容,一个个朴素的梦想,表达着祁连山北麓浅山区的村民们美好的愿望。 今年4月,为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何家湾村以发展“五小产业”为依托,广泛征集村民心愿,做成了梦想墙
记者近日了解到,由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实施的“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将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咨询服务“三平台”,构建“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 据介绍,自2016年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后,省农科院以联盟为平台,提出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并于去年10月由省财政厅批复立项,5年预算财政资金达1.8亿元,首批4个省级引导创新资金项目已启动实施。 2018年项目全面启动后,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拟组建河西走廊现代高效节水农牧业、中东部旱作区现代循环农牧业、陇南山地中药材及特色林果、甘南草原生态畜牧业、兰白经济圈现代都市农业等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格局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一线工作,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生物学、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推广技术、茶叶加工工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农业生产和管理部门、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部门等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农资营销等工作
[导读]“我希望儿子今年能娶上媳妇!”“希望我养的鸡都能卖出去!”“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村民梦想墙上的内容,一个个朴素的梦想,表达着祁连山北麓浅山区的村民们美好的愿望。 “我希望儿子今年能娶上媳妇!”“希望我养的鸡都能卖出去!”“希望以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村民梦想墙上的内容,一个个朴素的梦想,表达着祁连山北麓浅山区的村民们美好的愿望。 今年4月,为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何家湾村以发展“五小产业”为依托,广泛征集村民心愿,做成了梦想墙
创业对一个初出茅庐的“90后”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然而,两年时间内,他不仅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家庭农场起死回生,还将其变成村里的扶贫阵地,在带动贫困户就业的同时,还给村里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1.26万元,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7万元。 他就是渑池县天池镇杜村沟村宜居家庭农场负责人赵鑫。 赵鑫1995年出生于杜村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盛夏八月,走进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鸣羊山生态园,满眼绿色扑面而来,硕果累累的果树,顺着山势连绵起伏,煞是喜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标识雕塑和飘扬的党旗格外显眼,山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显壮观。 “去年增加集体收入70万元,今年可达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