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农
农药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添加的,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又称为农药辅助剂。助剂本身基本无生物活性,但是能影响防治效果。 农药品种繁多,理化性质各异,剂型加工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的助剂也不同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让种粮大户和农民购买放心农资,连日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提升农资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保障春耕生产农资质量安全。 执法人员充分发挥执法巡查、举报即查、专项整治、抽样检测等执法手段,先后深入全市10余个乡镇(办事处)近200家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农资经营门店和种、养殖户,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为全市春耕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农资打假以检查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伪劣种子、肥料、伪造产品产地和冒用他人厂名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对农资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及经营户的生产记录、购销台账、成品仓库等进行“三查”,即检查农资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执行标准、产品标志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国家种子、肥料查询网等追溯平台,核查种子备案登记、肥料登记证号,是否存在冒用他人厂名或标签等违法行为;检查产品品种、质量、有效含量等是否存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质量违法行为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通报了2018年农药监督抽查结果,广元市农药经营单位没有不合格农药产品进入通报。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管,确保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的坑农害农现象,广元市农业农村局按照部、省有关要求,及时组织农业行政执法力量和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农药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 一是认真核查通报中不合格产品
当前正值备春耕关键时期,延边州各地抢抓农时,切实做深、做细备春耕生产,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1万亩,其中玉米345.1万亩、大豆177.8万亩,水稻50.2万亩,杂粮作物7.9万亩。我州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166.1万亩,扩种了32.1万亩
5月 14日,崇礼镇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题会议,对年初列入2007年行风建设评议的部门即崇礼工商所的行风建设进行评议,评议效果令代表、群众满意。 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下,崇礼工商所通过开展为期半年的行风建设工作,作风、执法、市场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规范执法树好形象
5月 14日,崇礼镇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题会议,对年初列入2007年行风建设评议的部门即崇礼工商所的行风建设进行评议,评议效果令代表、群众满意。 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下,崇礼工商所通过开展为期半年的行风建设工作,作风、执法、市场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规范执法树好形象
受今年第22号强台风“彩虹”影响,我市农业生产受到重创,全市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9.32亿元。为了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全市各地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灾后复产,抢种冬种,千方百计,力争晚造损失冬种补、农业受灾收益不降低。灾后复产、冬种期间对农资产品需求量比较大,为了避免灾后再次出现农业生产次生灾害,确保救灾复产和冬种顺利进行,市农业局按照省农业厅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开展严厉打击灾区坑农害农农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灾区农资市场,开展以检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执法大检查,增加执法巡查频率、扩大检查范围,力求检查不留死角,特别要深入细致检查玉米种、蔬菜种子的质量,防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坑农害农,对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姑息
为切实保障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日前对“两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决不能出现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农业农村部要求加强日常巡查,开展督导检查,推动监管措施真正落实到乡、村,落实到生产主体,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决不能出现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加大风险监测力度,重点抽检节日期间消费量大、问题隐患较多的“菜篮子”产品,及时研判和处置发现的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