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粒岩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北京100871 摘要: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变质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显示它经历了峰期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变质条件为680~730℃和大于1 40~1 50GPa。在退变质早期绿辉石分解形成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An=20 4~30 7)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榴辉岩转变成高压麻粒岩;晚期的退变质作用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转变成由钙质角闪石和斜长石(An=31 6~54 8)组成的角闪岩相矿物平衡共生组合
章军锋,男,1977年12月生
章军锋,男,1977年12月生,2003年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他申报的“构造物理与流变学”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章军锋教授主要从事壳幔岩石和矿物的高温高压流变学和实验岩石学研究工作,他建立了华北克拉通镁铁质麻粒岩下地壳的流变状态方程,揭示了变形在促进熔体—橄榄岩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为克拉通破坏机制提供了定量流变学和高温高压实验约束;建立了超高压榴辉岩和绿辉石岩流变状态方程,为俯冲带动力学过程和榴辉岩拆沉提供了定量流变学约束;发现榴辉岩结构水脱水可以导致高压致裂,揭示中等深度(70-300 km)地震活动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