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印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深情回顾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热情讴歌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丰功伟绩,以书画艺术的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让书画艺术为拥军爱民服务,为实现中华复兴伟大中国梦、强军梦注入文化力量,由平阴县文化和旅游局,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县图书馆承办的“庆八一牧石书画展”成功开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由退役军人周长坤先生创作的作品100余件
日期: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12时30分至2时(香港时间) “丁衍庸五十九岁才开始操刀治印,在此之前,其于西方绘画和中国书画方面已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加上收藏、研究古代印章,对古印相关知识颇为熟悉,故在篆刻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艺术理念。是次讲座首先梳理丁衍庸的篆刻艺术观念,继而通过分析其篆刻作品探寻这些艺术观念如何体现在其实践中,从而揭示其篆刻艺术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关联,为认识及了解其篆刻艺术提供另一种视角。” 陶淑慧,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书法与篆刻
2023年2月28日上午,中共中核西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第二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再识共和国符号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线上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企业微信观看了纪录片《共和国符号》的国旗、国印、人民英雄纪念碑,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参加了活动。 国旗,是中国人民心中神圣的国旗,是我们与祖国的血脉相连,她的每一次飘扬都映衬着亿万人的欢笑与希望,彰显着亿万人民的意志与期望;国印,方寸之印,蕴有乾坤,国印诞生在汇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北京琉璃厂,出自于治印大师之手,充分体现了艺术工作者们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赤诚爱意;人民大会堂,新中国建筑的经典之作,集时代恢弘与艺术典雅于一身,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与腾飞……一个个熟悉的视觉标识背后是一段段难忘的往事与不朽的传奇。这些彰显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代精神面貌的“符号”,是时代真实的反映,是国家权威与尊严的代表,它们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汇聚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郭家走过一世纪的岁月,承袭百年制笔经验,以“实在做事、用心打拼”的精神,为您孩子保留一生一次最珍贵的礼物。 制笔与治印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呵护感动与祝福的每份心意。保留老师傅的手感温度与细腻的工法,更延续了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边款:“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徐三庚记” 此件方章出自清末著名篆刻家徐三庚之手。徐老篆书被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篆书治印,边款识:“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徐三庚记”,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风格独具
8月28日下午,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南京博物院和江苏省国画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 据介绍,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始终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为了体现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蕴藏和建设成就,在此背景下,《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百米长卷美术精品创作应“运”而生
李公峰,1969年2月生于临沂,现为临沂画院画师。曾得钱君匋、孙其峰等诸先生教诲,其印作出秦入汉,浑厚大气,高古凝重,深受当代众多名家赞誉,曾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乔羽、李铎、高占祥等艺术家治印。近年来,其大量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发表介绍于《书法》《中国书法》《篆刻》《中国篆刻》《书法报》《美术报》《现代书法》《书与画》《书法之友》《书法赏评》《书画艺术》《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全国数十家专业报刊,并被多家书画院、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