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器
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属中更新世直立人,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同时出土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
遗址四面环山,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依山而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周长约8000米。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墙残高0.5――7米,沿城墙四周共建有六个瓮城,西面瓮城保存完好。瓮城平面呈半圆形
邳州博物馆原馆于1988年11月建成开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馆藏文物5000余件,分别为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石器、骨器、金银器、竹木器、文献档案等类型。 邳州博物馆新馆建设于2003年,2006年开馆,2019年实施布展陈列工程,将文物展示、研学体验、大众观光、休闲购物等功能有机结合
黑陶艺术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黑陶诞生于4000多年前,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1989年,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使得这一失传千年的先进陶艺技术重现光彩,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新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丰富的古代服饰相关文物,沈从文、孙机诸先生先后在服饰考古、服饰史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堪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重镇。本次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系统性、学术性、知识性都很强,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本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复原人像,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此展厅为“非遗‘四个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的第三部分“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展厅通过场景复原和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多方位呈现海南少数民族非遗的独特魅力。汇集海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游艺等五大类别的非遗项目聚于一村作活态展示
陈庄—唐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青陈庄-唐口西周城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东南,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目前已经发掘出一座城址。 高青陈庄—唐口西周遗址城址近方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约19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