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农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上好“大思政课”,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在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全面统筹、精心部署,依托专业特色,运用学科优势,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建十余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河南省各地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采取集中组队和个人分散返乡相结合的方式,广大志愿者深入农村乡镇、基层社区、走进群众生活开展形式多样实践活动,以春雨方舟”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党员筑梦”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青少年防溺亡宣讲团;“绿动美丽中原,引领青春风尚”实践团4支团队为载体,率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学习、国情社情观察、理论普及宣讲、关爱留守儿童、科技支农帮扶、环境资源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志愿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知社会之题,解社会之需,增强奉献意识,传播青春正能量
浦北县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第一批学习单位开展“服务群众,支援三春”大行动。这次活动中,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的***员组织“抗旱服务队”、“科技支农服务队”、“农机下乡支农服务队”,自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春耕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农机、化肥、农药、农技送到群众中。据不完全统计,到3月15日,全县共为群众送去化肥1000多吨、科技书籍8000多本、科技资料50000多份、农机400多台,农药70多吨、种子3吨、种苗一批,有效地促进了春耕生产,为农业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孙丽晶) 记者从团市委获悉,近日,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宁德市宁德技师学院志愿者家电维修站实践团荣获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据了解,今年6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开展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宁德市各大中专院校共组织队伍226支,队员共计4000多名,前往古田、屏南、周宁等县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禁毒防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9月17日,2020铁岭“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一届中国(铁岭)榛子节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农业农村局就举办“两节”发布相关情况。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一届中国(铁岭)榛子节活动将于9月19日至20日在凡河新区莲花湖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的主题是“庆丰收、迎小康”,内容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和农产品展销。开幕式现场将搭建120个展位,集中展示我市农事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生产经销的优质特色农产品
12月28日,团中央、全国学联,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公布了2015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我校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团队等项评比中获奖。 201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紧扣“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的活动主题,共组建实践服务团队497支,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1支、省级重点团队110支,涵盖了理论政策宣讲、深化改革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团队类型。经考核,我校团委荣获2015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5篇调研报告获得优秀调研报告奖,《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农村科技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现状研究——以安徽农村为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鹏程、万建、陈珂、胡雨婷,指导老师:李旭辉)获得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我国环保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基于合肥市调研》(金融学院:刘佳倩、阮雅玉、吕文,指导老师:张长全)获得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经济常态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对策》(会计学院:苏冬冬、张莲、李诗雨、宋策、蔡文皎,指导老师:王亚伟)获得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合芜蚌地区双重脱嵌困境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调研》(金融学院:张莜梅、丁梦鱼、周国辉、杨锐,指导老师:叶帆)和《蚌埠市“口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张莲、王莹、李亚迪、黄涛,指导老师:丁宁)获得优秀奖;“四个全面”大学生基层宣讲调研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谢磊指导老师:汪先平、张斌)获得优秀团队奖
沿黄八省区在我国农业和生态中占有重要位置横亘北方地理地貌地质差别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大农业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30年中沿黄各省区科技支农取得可观成效但农业滞后和生态问题仍然相当突出。需要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矛盾廓清利用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开发生态大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构建生态型大农业的巨型试验田
近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等中央、国家级媒体相继在显著位置或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新华社记者曹阳采写的图片新闻,宣传金莎娱乐app官方网站-(北京)有限公司和山西省扶贫办联合主办的“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 近400人组成36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走进省内的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教育关爱服务、科技支农帮扶、贫困调查研究、农村民情观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助力精准扶贫到农户、到课堂、到田间。 《人民日报》刊登在7月21日《文教周刊》的显著位置
2020年5月15日,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燕志宏教授、汪德生正高级实验师、冯杰博士和陈伟博士应榕江县相关部门邀请,到榕江县开展科技支农工作。专家团队首先参观了榕江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与中心工作人员,围绕当地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疫病防控情况、面临的技术困难、如何开展校地合作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当日中午,专家团队一行,在榕江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杨顺民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到蒿寨乡建卫村考察生猪养殖情况
近日,由校团委主办,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学校志愿服务特色项目评比活动在滨江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各团总支共推荐了10支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参评类别涉及抗击疫情、人口普查、文化传承、科技支农、引导服务等。 在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评比中,参评项目通过VCR展示、PPT演讲、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进行展示。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6项学校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分别为智慧交通学院“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数字商贸学院“志愿服务进社区 青春数商暖人心”——海宁市长安镇虹桥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数字商贸学院“温暖志愿行,爱在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增材制造学院“携手共建社会实践育人基地,保障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自动化学院“弘扬志愿精神 彰显青春风采”志愿服务项目、智能制造学院“螺丝钉志愿服务队一‘陆’有你”
本文摘要:为号召国家三下乡、服务三农的声援,一支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学子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中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队长的率领下,他们在周口商水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活动早已相似尾声。 为作好服务支农工作,在负责人的率领下,他们回到了商水县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同学们了解田间查阅玉米生长情况,理解病虫害的预防,告知农药用于,理解怎样除草,并且同学们都自己拿着农具做到着农活,这也许是他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次在田间劳动,但这对他们来说某种程度是一次终生感人的经历。 回到农作物栽种专业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