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 20003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025 摘要: 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接受各类影像学检查,对心脏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筛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并判断患者预后,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心脏损伤的评估主要包括 2个方面,一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脏解剖重构的整体评估,二是针对梗死区域的面积、心肌活力以及微循环障碍的评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 CT、核医学检查方法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系列方(活血汤、活血益气汤、活血养阴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3 d.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分析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NR1和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结果:活血化瘀系列方及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小梗死体积和脑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元损伤(P<0.05)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活血化瘀系列方和尼莫地平不同程度降低脑组织内NOS活性和MDA含量抑制NR1表达增加SOD的活性但对eNOS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活血化瘀系列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内NOS活性降低NR1的表达减少MDA含量和增加SOD活性有关.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伴发神经精神表现引起的原因以便及时确定原因和疾病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烧伤伴发神经精神表现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体征、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认真进行分析必要时多学科会诊最后确定诊断。结果 100例烧伤合并神经精神表现的最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重症肺炎2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16例肺梗死3例共39例;心脑血管病次之:心力衰竭5例休克3例脑梗死25例共33例;其他低渗性脑病等28例
但是能有效的促进血管的扩张,提高血液循环,还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可以抑制冠心病的形成,有效的保护身体健康。 2、去淤止痛,丹参可用于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 3、活血,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死及心脏功能,调节心率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红细胞增多,故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
(1)脑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多发生在腔隙梗死或急性脑卒中之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表现以及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等,颅脑CT检查有助诊断。 (2)脑炎后震颤麻痹综合征:病前有脑炎历史,见于任何年龄,常见动眼危象(发作性双眼向上的不自主眼肌痉挛),皮脂溢出,流涎增多。 (3)药源性震颤麻痹综合征:有服用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或萝芙木类降压药等病史,在不同环节干扰了儿茶酚胺的代谢而引起的,停药后症状消失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国内平均患病率约为6.49%,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而冠心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尽管及时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可以挽救部分心梗患者生命,但对于严重的陈旧性心肌损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王东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国际首个可注射胶原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9月10日,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在线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自2016年3月起开始招募陈旧性心梗患者,通过44例入组受试者1年期的随访,结果表明细胞及材料移植安全性良好,胶原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在一年后可显著减小患者心脏梗死体积,并且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脏评级改善,对于术前病情较重(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心脏癌的早期症状有两种。首先,如果发生在下部食道,已经很窄的心脏会更窄。因此,很容易出现与食道癌非常相似的症状;第二,如果发生在胃部或胃头侧,早期大致没有意识症状
Abstract: 目的 研究cTnI免疫组织化学法诊断人体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cTnI的变化进行图像分析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缺染、分布失规律性;梗死修复区域纤维间质cTnI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瘢痕区域纤维间质cTnI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失血性休克组近心内膜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轻度增强并见点灶状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缺染.结论 cTnI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应用于人体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Abstract: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的探讨与研究.结果 TIA患者共62例按病情分为两组:TIA症状于60 min内缓解为A组(34例);TIA超过60 min并反复发作但无脑梗死发生为B组(28例).所有病例均于起病后24 h内第7、15、30天检测血清CRP水平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同时对所有病例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TIA患者血清CRP均高于对照组(P<O.05)且B组又高于A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B组脑梗死发生率(7例25%)高于A组(4例12.5%)(P<0.05).结论 CRP升高是TIA的危险因素尤其在TIA反复发作者CRP持续升高是TIA可能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以为TIA的治疗及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参考指标. [1]范长青王斌王冬元等.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的关系[J].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