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尾
彗星 C/2022 E3 ZTF 是目前北半球夜空中的宠儿,这张照片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六月湖的黑暗天空中通过望远镜拍摄的。 探索宇宙!每天展示一幅不同的影像或者照片,并由专业天文学家撰写简要说明,带你遨游我们迷人的宇宙。 彗星 C/2022 E3 ZTF 是目前北半球夜空中的宠儿,这张照片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六月湖的黑暗天空中通过望远镜拍摄的
小行星596 Scheila在2010年12月12日显现出彗星的外观。 主带彗星是在主要的小行星带内的天体,但在部分的轨道上会呈现出彗星的活动和特征。喷射推进实验室定义主带小行星是轨道半长轴大于2天文单位,但不超过3.2天文单位的小行星,而近日点 (最接近太阳的距离) 不小于1.6天文单位[1]
小行星596 Scheila在2010年12月12日显现出彗星的外观。 主带彗星是在主要的小行星带内的天体,但在部分的轨道上会呈现出彗星的活动和特征。喷射推进实验室定义主带小行星是轨道半长轴大于2天文单位,但不超过3.2天文单位的小行星,而近日点 (最接近太阳的距离) 不小于1.6天文单位[1]
C/2014 UN271 又称班纳─伯恩彗星,是目前以望远镜发现的最大彗星,研究2018~2020 年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的观测资料,研究人员认为班纳─伯恩彗星活跃时间比先前认为更早,且距离太阳更远。 一般当太阳光开始加热彗星表面,彗星的冰变成水蒸气并释放尘埃或沙砾,彗星就十分活跃,产生的薄雾称作彗发,协助天文学家准确计算成分。以班纳─伯恩彗星距离来说,仍相当遥远,水无法升华,但有类似距离的彗星,彗尾很可能是由缓慢释放的一氧化碳形成,之前只有一颗类似行为的彗星在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探测到
实验“等离子晶体”和科学在国际空间站 Bashny.Net 在11月,宣布国际空间站实验“等离子晶体”的终止。被安置在货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为实验专用设备并焚烧了他在太平洋。因此,结束了一个漫长的故事,可能是最有名的空间实验
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18日报道,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一颗小行星正在“变身”为一颗彗星的过程,这可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实时观察彗星的各种形态。 该天体名为P/2019 LD2,它的轨道表明其是一颗半人马小行星——一类轨道并不稳定的岩石冰冻天体,由于混杂的组成成分及在太阳系周围移动的潜力,天文学家早就怀疑这种天体是柯伊伯带中冰冻小天体与定期造访内太阳系的彗星之间缺失的一环。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短周期彗星源于柯伊伯带的冰冻物体,每十年左右绕太阳公转一次,会不断造访地球;而哈雷彗星等长周期彗星每一个世纪才访问内太阳系一次,或起源于离太阳更远的奥尔特星云
这张特色三重视图的主画面在上周拍摄于西班牙的卡塞雷斯(Cáceres),显示出在黑暗而清朗的天空中肉眼看到的 ZTF 彗星的样子。 ZTF 彗星具有独特的形状。这颗目前正在造访内太阳系的明亮彗星不仅显示出常见的尘埃彗尾、离子彗尾和绿色的气体彗发,还显示出一种异常独特的反向彗尾
ZTF 彗星具有独特的形状。这颗目前正在造访内太阳系的明亮彗星不仅显示出常见的尘埃彗尾、离子彗尾和绿色的气体彗发,还显示出一种异常独特的反向彗尾。反向彗尾并非真的是向相反方向拖出的彗尾,只是从某些角度看向扇形展开的尘埃彗尾的一种视觉效果
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18日报道,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一颗小行星正在“变身”为一颗彗星的过程,这可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实时观察彗星的各种形态。 该天体名为P/2019 LD2,它的轨道表明其是一颗半人马小行星——一类轨道并不稳定的岩石冰冻天体,由于混杂的组成成分及在太阳系周围移动的潜力,天文学家早就怀疑这种天体是柯伊伯带中冰冻小天体与定期造访内太阳系的彗星之间缺失的一环。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短周期彗星源于柯伊伯带的冰冻物体,每十年左右绕太阳公转一次,会不断造访地球;而哈雷彗星等长周期彗星每一个世纪才访问内太阳系一次,或起源于离太阳更远的奥尔特星云
ZTF 彗星具有独特的形状。这颗目前正在造访内太阳系的明亮彗星不仅显示出常见的尘埃彗尾、离子彗尾和绿色的气体彗发,还显示出一种异常独特的反向彗尾。反向彗尾并非真的是向相反方向拖出的彗尾,只是从某些角度看向扇形展开的尘埃彗尾的一种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