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s
冯立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中国园艺学会青年分会理事,中国玫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围绕玫瑰种质资源评价、功能基因挖掘、新品种培育、玫瑰精深加工技术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
根据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在怀孕期间饮食不良可以导致后代持续一生的生理改变。这项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当怀孕小鼠被喂食缺乏蛋白质的饮食时,胚胎内对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基因表达将受到干扰。 逆境的影响,例如早年饮食不良,是否会导致持久的影响,长期以来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个人介绍: 2009至2014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基因组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9月博士后出站留院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在BMC Genomics,PNAS Nature Genetics,Genes & Development,Cancer Medicine等SCI期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肿瘤基因组研究包括肿瘤克隆演化、致癌基因突变、异常表达、表观修饰及多组学整合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在表观遗传信息继承的模式、机制,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的建立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性成果,是国内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领军人才之一。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Science Mol Cell Genes Development 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杂志上累计发表研究论文五十余篇,并应邀撰写多篇综述文章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echanism of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biocrusts to warming and reduced precipitation: From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s to enzyme activity”的研究文献,该文献揭示了从微生物功能基因到酶活性等不同生物作用下土壤氮素转化机理。 土壤氮矿化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然而在生物覆盖的土壤中,氮矿化作用对长期变暖加上干旱的反应机制的信息很少
11月26日和12月12日,科技中心分别邀请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刘雪丰教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研究员侯海彤博士来我校作学术交流。 刘雪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骨髓造血细胞分化介导的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新模型》。刘教授介绍了一种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发的新模型建立过程及检测过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echanism of soil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biocrusts to warming and reduced precipitation: From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s to enzyme activity”的研究文献,该文献揭示了从微生物功能基因到酶活性等不同生物作用下土壤氮素转化机理。 土壤氮矿化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然而在生物覆盖的土壤中,氮矿化作用对长期变暖加上干旱的反应机制的信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