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
摘要: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的种德桥自去年年底开启了保护性修缮。种德桥又名藤桥,始建于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老湖州人都知道,早在清同治年间《湖州府志》中以藤桥命名的“藤桥晓月”景观就被列为湖州胜景之一。 但藤桥由于岁月侵扰,在修缮之前早已“浑身是病”,桥梁出现石板破损、拱券变形、横梁开裂等问题
欢迎追踪: 坐落于云林县大埤乡怡然村的三秀园,为首任大埤乡长张祯祥之家族产业。张家花园始辟于清同治年间,至日本昭和初年格局底定,现存占地约四公顷。园初辟时,其间树木多寄生有灵芝
原是斋教龙华派的菜堂,斋教龙华派在乾隆30年(1765年)传入台南府,其教派形式近似佛教。其后建立了化善堂、德善堂、德化堂等三堂。 日据时拆毁德善堂,将部分的文物合并于德化堂,堂中有一方富盛名的匾“惠普群生”,为清同治5年(1866年)澎兵备道丁曰建所题
龙潭龙元宫位于桃园县龙潭乡的市中心,初期建立于清朝道光五年间(公元1825年),距今已经有超过百年以上的历史,龙元宫初期兴建的位置并非现址,最早历史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外地搬迁到龙潭开垦,由于开垦艰辛再加上离乡背井,希望借由宗教信仰的力量获得安定,所以发起募捐而建立龙元宫,到了清同治三年时,龙元宫的信众人数越来越多,初期兴建的寺庙空间不够用,才搬迁到现在龙潭市区的位置。 龙元宫是龙潭人的信仰中心之一,每年正月廿日迎妈祖、四月廿六日的神农大帝圣诞,农历七月举办中元节的中元普渡活动总是吸引大批人潮,现场赛神猪以及舞台表演热闹非凡,也是龙潭乡的中元节主要活动。龙元宫近年在元宵节期间所举办的迎财神踩街绕境活动,也逐渐打开了知名度
韩文新旧约圣经至今年满百年,据英国Christian Today报导,韩国教会与苏格兰教会近日皆举办纪念活动纪念主推翻译韩文圣经的罗约翰牧师(Rev. John Ross)。 罗约翰牧师被苏格兰长老会差派,前往靠近韩国半岛的中国东北进行宣教,据记载他遇见到中国经商的朝鲜药草商,知道当时韩国人使用中国汉语圣经已久,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语文的圣经。后来罗约翰牧师与韩国信徒从1882年开始在中国沈阳(时称“奉天”)他当时牧养的东关教会将汉语圣经翻译成韩文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 是一座“罗马式”建筑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5月27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广州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地址:高中校区 :广州市芳村省实路1号。(点击地址可打开地图) 广州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成立日期:1872年。 广州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简介: 广东实验中学前身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政府设立的“清朝留美学童先修班”和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立的广州格致书院,后曾易名为国立广东大学附中附小、国立中山大学附中附小、华南师范学院附中附小、中南(广东)科技学院附中、广州市第六十中学,1987年正式定名为广东实验中学
唯一栋二间式历史建筑。捷发茶庄创始人许金生于清同治13年,其于青壮年时自福建省泉州渡海来台在台南州虎尾郡西螺街落脚开始取号为捷发干记茶庄早期主要做茶叶买卖茶叶来源为大陆武夷山和台湾南投台北地区,同时也兼卖文房四书,和洋纸,四书五经等汉册直到日治时期因皇民化政策所限只卖茶叶和蔬菜种籽。 捷发干记茶庄,建筑物分为前、中、后栋三座
老正兴菜馆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有152年历史,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一家经营上海本帮菜的饭店。可以说,要吃正宗的上海本帮菜,老正兴必选。 虽然,老正兴的创始人蔡正仁和卓 老正兴菜馆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有152年历史,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一家经营上海本帮菜的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