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扶正培本”是中医治疗胃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最重要也是最广泛的方法。现代研究证实扶正培本法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保持内环境稳定,部分扶正培本药物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扶正培本治疗多从益气健脾入手,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白扁豆、山药、薏米等
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 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常有恶病质征象 这种状态将直接影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 降低其生活质量 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化疗后营养不良的发生 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减轻化疗带来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 化疗期间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是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肠内营养简便、安全 只要患者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并且能耐受 就应选择肠内营养
付卫,普外科医学博士,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6年制)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0年以Fellowship身份在 Providence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s,U.S.A.工作。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至今,历任普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普通外科副主任, 从医以来始终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
莴笋是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蔬菜之一,每500克含蛋白质3.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12克、钙36毫克、铁12毫克、硫胺素0.12毫克、核黄素0.2毫克、尼克酸2.4毫克、维生素C125毫克。莴笋性寒,入肠胃经,有利五脏、通经络、清胃热、去口臭、明目等功效,并具有清热、利尿、通乳等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莴笋叶的维生素含量比莴笋还要高6倍,维生素C高15倍,因此,常吃莴笋叶对牙齿健康有帮助,还有安神催眠的作用
关于胃镜,很多人还是不了解的,并对这种检查有一种害怕的心理,建议大家正确认识胃镜检查,及时了解这种检查,如果自己要做这个检查,一定要配合好医生,顺利做完检查,其实胃镜检查很普及,不少疾病都用到这种检查,而大家对胃镜检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一些问题给出解答。 大家不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胃镜检查,其实胃镜检查多是诊断早期胃癌这种疾病的筛查,通过胃镜检查能够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为进一步治疗做好诊断工作,当然不只是早期胃癌的筛查,还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也需要做这个检查,此外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或是异型增生,以及胃息肉和胃食管溃疡,以及残胃炎等等,这些疾病都需要做胃镜检查,还有一些人之前做过检查,发现有上皮内瘤变的症状,需要在胃镜下检查治疗。 这里告诉大家,胃镜检查通常是早上,则前一天晚上吃过饭后就不能吃东西了,需要禁食大概六个小时以上,如果是做食管和贲门手术的患者,手术前一天是需要吃流质饮食的,检查前半个小时需要给患者常规咽部麻醉,如果可以需要给患者一些黏液祛除剂,这个是用来清除患者上消化道内黏液和气泡的,能够让胃镜观察的更清楚,也方便一些小的病变能够及时发现
日本东芝:“滴血测癌”明年将试验,准度99% IT之家11月25日消息 据海外网报道,日本东芝公司25日宣布,该公司研发了一种“滴血测癌”新技术,可以检测出13种癌症,准确率高达99%,将于2020年起启动实证试验。东芝公司基于东京医科大学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MicroRNA医学研究成果,而研发出了相关检查技术。 据悉,该技术通过检查分泌在血液中的名为“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的分子种类及浓度,能在极早阶段发现乳腺癌、胰腺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等13种癌症
针对贲门失弛缓症的内窥镜肌切开术(POEM) 胃食管反流症(GERD)是都巿人常患的疾病之一。虽然质子抑制剂(PPI)是有效的抗酸剂,亦仅有六成患者的症状获得改善;服用后效果欠理想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来治愈胃酸倒流的症状。而微创抗逆流手术的入侵性比胆囊切除术风险相对低,不但有效防止胃酸倒流,更可减轻因长期服用含质子泵抑制剂肠胃药物增加患胃癌风险
年轻朋友们都很喜欢吃烧烤,特别是晚上聚会吃夜宵,烧烤尤其受到青睐。却不知,烧烤含有很多可以致癌的毒素,留在体内没有益处,所以必须要把这些毒素排出来。那么吃完烧烤应该怎么排毒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胃窦炎?北京胃病医院医生介绍,胃窦炎是指局限于胃窦部的炎症,是常见的慢性胃炎,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等;胃窦炎在治疗前要经过检查确诊,做出科学的检查报告后才能对症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有病变的危险,甚至恶变胃癌。 胃窦炎久拖不治,易恶变! 北京胃病医院医生表示,胃窦炎多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但根据调查,胃窦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本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生气、精神压力或恐惧癌症的紧张心理可使症状加剧。 胃窦炎是发生于胃窦部的慢性炎症,一般可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类
根据国民健康署最新出炉的“癌症发生资料登记”,2017年全国有111684人罹患癌症,平均每4分20秒即有一人罹癌,相较于2016年,罹癌人数更增加了5852人(约5.2%),罹癌人数每年持续飞快增长,预防癌症是重要行动。 癌症与其他慢性疾病其实存在许多共同危险因子,常见危险因子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不当(包括水果和蔬菜摄取量低)、缺乏运动、体重过重和肥胖。上述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落实生活习惯的改变,除了避免慢性疾病,也同时降低了癌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