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家
早在5000年前,阿坝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营盘山文化。古蜀蚕丛时代(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1──16世纪)曾建都于蚕陵(今茂县叠溪)
台湾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博士;台湾学者,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王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游牧社会之历史与人类学研究、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在中西比较文化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
花鸟虫鱼、自然万物,皆可提炼为纹样,供人欣赏玩味。以人为纹样,却又是出于什么心理? 图的黎族织锦中,纹样丰富且皆呈现为几何化,极富特色。细细辨识,其主题纹样为人形纹,有叉腰屈腿站立的人,有扛东西的人,周围环绕着牛、花朵等纹样,如同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黎族风俗画
南京大学13名师生获“费孝通奖、教学金” 发布时间:2015-11-02浏览次数:3844 2015年“费孝通奖教金”、“费孝通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13名师生获奖。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奖、教学金”是北京中国高校校友海外联谊会以首任会长费孝通先生的名义设立的,主要用于激励社会学等学科的师生发扬费孝通等老一代学人的优良传统,积极进取、刻苦钻研、认真治学。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北京中国高校校友海外联谊会秘书长李培松、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等到会并为获奖师生颁发证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风笑天等5名教师,沈冰瑶等8名学生获得此项殊荣
施正一先生,1932年1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施正一先生1948年参加工作,1954年8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师从苏联专家卡达拉也夫教授,1958年3月调入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工作。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经团联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