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软件开发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逻辑编程、界面设计、软件测试、数据库与网络应用、软件维护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数据结构、网页设计与制作(HTML5)、Web编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Asp.Net、PHP框架应用开发、软件工程。 Adobe公司认证的平面设计师、网络设计师,微软公司认证MCSE系统工程师、MCDBA数据库管理员、MCSD软件开发专家、国家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程序员、软件测评师
东芝自创立140余年来,致力于成为全球顶尖企业。近年来,整体战略布局,已经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将事业重心向B2B业务转移。面对社会信息爆炸、环境、气候异常、老龄化、交通环境恶化等当今的社会课题,东芝努力应对,尤其加重投入支撑人类与地球未来的社会基础事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现代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具有应用软件(包括基于Web,移动端和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熟悉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工具和技术,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同时拥有较强的外语应用水平、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技巧、技术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现代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具有应用软件(包括基于Web,移动端和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熟悉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工具和技术,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同时拥有较强的外语应用水平、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技巧、技术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根据需要,学生入学后可以选择通用软件开发、对日软件外包开发(外语语种为日语)、对欧美软件外包开发(编程语言为C#)等不同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与工业技术开始实现融合发展。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是重庆市优质校一流专业群重点专业,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Web程序开发和商业应用开发技术和管理人才。 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服务重庆及渝北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与渝北区人民政府、仙桃数据谷公司共建实体性的重庆仙桃谷软件学院;与中软国际、新华三等合作成功申报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开展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十多年的跨领域、多角色的产品经验:涉及的领域有金融、通信、互联网, 历任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产品管理、创业者、产品教练等多种角色。 丰富的产品阅历,兼具实战经验与理论体系, 曾负责企业知识库产品管理、担任用户体验委员会委员; 互联网电话VoIP产品的开发管理;国内第一批税控收款机产品软件部分的开发; 也曾作为Leader与世界500强NTT DoCoMo合作开发VoIP产品线,用户超3000万; 与IBM合作,共同承建广州交行呼叫中心; 在培训咨询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获企业大学“师资培育奖”、“**讲师奖”; 也曾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MPD工作坊。 十多年的跨领域、多角色的产品经验:涉及的领域有金融、通信、互联网, 历任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产品管理、创业者、产品教练等多种角色
近日民办教育机构东软科技教育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公司计划募资1亿美元,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东软教育表示,上市募资约50%将用于升级现有学校设施及扩建校园;20%将用 东软教育上市消息:通过港交所聆讯 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9% 近日民办教育机构东软科技教育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公司计划募资1亿美元,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东软教育表示,上市募资约50%将用于升级现有学校设施及扩建校园;20%将用于收购中国其他大学/学院,用以扩大学校网络;20%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业务营运
东软集团是我国一家先进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是上市企业,股票代码 600718。公司成立于 1991 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开发的各种软件已被广泛运用于工程、电力、电信、房地产、工厂设计等行业,软件的商品化率在国内属于非常高的
由教育部、商务部、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共获得A类(企业命题类)全国三等奖1项。 自2010年起,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三届,累计吸引了1600余所院校、近50万名大学生参赛,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春力量,为产业输送了15余万名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