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
荀韩一体论(批判视角,哲学史视角如性恶论、唯物论、隆礼重法、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荀韩不同论(为荀子辩护视角:封建与郡县;化性与否;君道与君术;显幽;治人与治法)。这种思路存在什么问题? 为何需要重新审视荀韩关系?若去掉荀子影响的因素,是否还能呈现今本《韩非子》的思想面貌? 李斯到了秦国都做了些什么事? 核心原则:如何“有效”地思考政治生活(从静态的“政治类型学”到动态的“政治关系学”,从基本政治原则到现实政治实践,从“务虚”到“务实”) 经验色彩浓厚的政治思维(经验的天人关系、符验的历史观念) 本影片著作权由课程讲师与政治大学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共同所有,转载使用请来信告知
描述: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有哪“十德”?25日下午,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图书馆原馆长徐小跃来到书展,围绕他所著的《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为现场观众做了精彩分享。 “作为一个中国人,尽管生活在21世纪,但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通俗的说,如果你的血液里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你就不叫中国人!”一开篇,徐小跃用生动的比喻强调传统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徐小跃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集中反映在经、史、子、集等经典文献中,“很多人一听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唐诗宋词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此次讲座首将介绍从战国末期到汉朝以前中华人文精神的演变,从荀子的性恶论谈起,探讨荀子的思想以及其与思孟学派、法家和西方宗教观念的异同。之后将探讨法家理论以及其对秦代国家理论的关系和对现代人观念的影响。 孟子之后,中国历史来到了战国末期,荀子正是此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