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门别类
本书搜罗生活中常用、必用的量词,透过图像解说,帮助理解与记忆,让大人小孩都能轻松学习,发现语言的精采。 什么是量词呢?——量词是计量事物和动作的单位词,例如:一“盒”饼干、一“包”糖果、一“瓶”果汁、一“罐”汽水、“舔一下”棒棒糖⋯⋯你都知道量词怎么用吗? 应该说一“条”鱼,还是一“尾”鱼呢?把鱼切块了以后怎么计量呢?什么情况下要说一“块”鱼、一“片”鱼或一“口”鱼呢? 在《图解量词学习绘本》一书中,你可以学习到各式各样的计量单位词,有些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计量水果、衣物、餐具、文具、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所使用的量词;有些则是不易理解如何使用的量词,例如:“片、个、条、根”和“袭、件”和“匹、头”等的区别,以及动作量词与测量单位的表示。作者透过可爱的插画,分门别类向读者图示正确的量词使用,还有文化及常识的补充,让读者轻松有趣学习量词的同时,也能认识量词使用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差异
图书馆是我们身边都有的一个场所,也是一个储存知识的地方。想必大家在图书馆中都会有这样一个的体验,那就是通过图书馆的一些归类指引寻找到我们需要的书本。而这类分类的方式同样广泛的运用在各种档案存储当中,当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对档案进行一个提取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寻找到我们的档案
“和谐之风喜拂面,乡村新景入画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安宁市青龙镇,倾听‘青龙故事’,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小康生活吧!”9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带着赛程表走进安宁市青龙街道的乡愁图书馆,为赛程表上了一堂生动的特色思政实践课。 走进青龙街道办事处,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街面上的乡愁书院、图书馆别具特色,党建类书籍、文化类、社科类书籍分门别类,供群众免费借阅。乡愁图书馆每月举办特色文化实践活动,邀请赛程表、单位职工和群众参加体验,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新时代新农村绿色、和谐、美好的小康生活
“十三五”国家重点[URL]物[URL]规划项目、国家[URL]基金项目《中国历代瓦当考释》日前由世界图书[URL]西安有限企业[URL]发行。 《中国历代瓦当考释》共13卷,以历史时期为主线,收录了中国历代瓦当3500多个品类,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瓦当分门别类予以先容,通过翔实的考古资料和精美高清的图片予以呈现,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瓦当发展演变的进程,汇集了中国古代瓦当文物出土的各项考古研究及最新成果。该书不仅是研究中国书法、篆刻、绘画、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学问等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9月中旬以来,开封实验中学 校园内掀起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的热潮。校党委高度重视,领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实践,以不回避问题、勇于担责的态度找症结、想对策、解难题,调研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伴随着“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百万扩招而出现的34个瓶颈难题,我校10个调研组一共研究制定出了55条整改措施,形成了高质量的10份调研报告,分轻重缓急、分步骤逐步加以解决,主题教育调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本小册子很实用,内容都是我们工作中常用的,与群众身边事密切相关,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就翻开看看,既省时又清晰明了……”东平县一名村干部在翻阅该县纪委监委编印的《村务通100问》时,很有感触地说。 近日,东平县纪委监委围绕村级常用事务,分门别类梳理村级组织、重大决策、党务管理、村务管理、财务管理、资产资源、“三务”公开、困难救助、便民服务、纪律处分等10类100项重点内容,编印《村务通100问》手册,发放给全县村(居)干部学习使用,旨在提升基层干部依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夯实做细村级事务精细化管理基础,保障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为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考虑到村干部年龄较大的情况,我们既编印了方便携带的口袋书,也编印了字体较大的A4版本,累计发放3200余册
近日,不少高校发布调整秋季教学时间安排的通知。 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发布的调整放假安排的通知,该校国庆假期放假4天,寒假放假时间提前7天。 按照《通知》安排,该校10月1日至4日放假
2020年初,新型肺炎肆虐全球,让几乎所有线下行业都“闪了一下腰”。目前,虽然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国外情况依然严峻,面对这场硬仗,小本创业者应该怎么做呢?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后疫情时代,小本创业者都应把握的几个关键思路
塑料袋的一次性导为国家带来了无数的白色环境污染。韩国的一些环保“小秘方”让人印象深刻。先说垃圾分类
101年前,在风雨飘摇、民族危难之际,无数爱国济世的青年人奔走呼号、舍生取义、慷慨赴难,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101年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全国各族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无所畏惧、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纵使岁月更迭、时光流转,“五四精神”却历久弥新,一代一代的青年人赓续“五四精神”,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