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各大电商平台从5月底就开始预热,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许多消费者也跃跃欲试准备“剁手”。 然而,满减、平台红包、大牌直降、前2个小时付尾款送好礼、第二件半价……看似优惠力度拉满的背后却有不少营销套路。 因为拍到一件喜欢的衣服满怀期待时,殊不知预售期长至一个半月; 大促期间各个商家短信轰炸,99+苦难言; 遭遇大数据杀熟,老用户购买价格竟然更高; 送赠品要满足各种条件,不知道店家到底是不是真心想送; 面对商家的营销和宣传手段,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剁手”前务必三思,谨防落入网购陷阱
热点透视 2021-08-24阅读量:1427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市场热话】京东、美团等10个平台签署承诺书,保证不会用大数据“㓥旧客” 有内地媒体报导,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问题,联同市商务局召开平台“大数据杀熟”专项调研和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行政指导会,京东、美团等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派代表签署《平台企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大数据杀熟”问题(即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旧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同一件商品旧用户收取的价格比高新用户高,以此最大化利润)被谂为是其中一项企业垄断市场的问题之一,在会议中,唯品会(VIP)、京东(9618)、美团(3690)、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携程(上市编号:9961)、去哪儿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共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通报了用户数据使用和管理情况,并对数据使用监管提出建议。 龙头企业疑利用大数据、庞大的市占率垄断市场,是中国政府一直想监管的风气;上月就有消息指,中国监管机构据悉计划提议几家互联网巨头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有效监管
日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召开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题会议。该局要求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与网监工作相结合,与网剑行动同部署,严厉打击当前社会和群众反映较突出的网络制假售假、朋友圈冒牌货广告、二手交易平台售假、短视频软件假货展示、在线销售平台大数据“杀熟”等行业乱象。同时,该局对下一阶段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出有针对性举措和工作要求
本文摘要:昨日上午,北京市消协公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指出大数据“杀熟”现象广泛 昨日上午,北京市消协公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指出大数据“杀熟”现象广泛或很广泛,过半被调查者回应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近期监管部门连出重拳规范平台经济秩序。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其中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价倾销成为重点监管领域。此前数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朱女士购买商品价格为1549元,朋友非新客却仅需1471元。 提前一个月加入购物车的商品,在购买时却不能像其他买家一样享受首单优惠? 2月25日,广州的朱女士向澎湃新闻([URL])反映称,自己在淘宝网提前关注了一款品牌婴儿床并加入了购物车,准备购买时却发现,因为有品牌首单礼金券,她朋友账号所显示的价格比她低78元。而实际上,她是首单购买该品牌产品,而她的朋友不是首单
闲聊中提起某些食物,外卖APP就会主动推荐……近日有媒体称,经过试验发现部分外卖平台APP大有“偷听”之嫌,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的麦克风“窃取”用户信息,继而进行精准推荐。对此,被点名的平台均予以否认。 尽管尚无“实锤”落下,但联想到“3·15”晚会上被曝光的“探针盒子”,不少人都为自己的信息安全捏了把汗
【编者按】网站上线之后,并非万事大吉。网站改版,也是网站运维的重要内容。为此,方维网络推出“网站改版专题”,讨论网站改版节点、内容、注意事项等等问题,仅供参考
9月10日,国内在线旅游的老大哥携程发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Q2)财报,在Q1扭亏之后,携程Q2再度陷入了亏损泥潭。 营收方面,携程Q2净营收为8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6%。其中: 受季节因素驱动,酒店预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达到34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3%; 交通票务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34亿元,环比增长率则仅为2%; 受线下门店销售和定制游需求增长驱动,度假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达到11亿元,环比持平Q1; 商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达到3.09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