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
家人、朋友、对象以及老师们,在紧张的备考阶段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我压力很大时,耐心的开导我。室友在生活中对我很照顾,同学在我学习上的问题也不厌其烦的辅导,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温暖。 我们该怎样在备考时做到自律? 备考时要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当每天都专注于完成自己的任务时,自然就会做到自律,主动的远离诱惑也是提高自律的关键
本校为推动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促进教育经验分享与学习资源共享,而积极与全球多所杰出的大学或学院签订姊妹校合作协议,交流合作内容包括交换学生、交换教授、办理双学位课程、学者互访、合作研究、合开课程、合办活动、期刊交流、设立讲座、设立奖学金等。 本校学生可以透过交换学生计划至姊妹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之短期进修,学生须先通过校内交换学生甄试取得荐送资格,并于荐送申请后取得姊妹校之入学许可,方可前往就读。交换期间需缴交本校注册费以拥有在学学籍,于交换就读之姊妹校则免缴学费,其余费用仍须自付
本课程培养在对西方音乐理解基础上对音乐的感悟。它会介绍各种类型的音乐是如何搭配,并教导如何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巴赫,莫扎特,格里高利咏叹调到蓝调 关于课程主讲人: Craig Wright在1966年于the Eastman School获得钢琴乐和音乐史双学位,在1972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Craig Wright从1973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教,目前是the Henry L. and Lucy G的音乐教授
再也不用纠结上清华还是北大了?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 再也不用纠结上清华还是北大了?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知名课程
赵子溢,1990年2月生,阿里巴巴商学院数字经济与战略系讲师,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与战略、后发企业的创新战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战略研究与案例开发。主讲课程:《管理学》(中英文),《创新管理与商业模式设计》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区域,贴近行业,面向基层,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按专业进行招生,分机械、电信、生化材料、土建、地矿、数理、经管、文法、艺体、外国语等10个大类进行培养
9月17日上午10点,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 )商学院Dr. Robert Anderson来校访问,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凌与Dr . Anderson进行了会谈,双方探讨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的相关事宜。 会谈中,双方探讨了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的各种可能性,确定了2+2本科双学位项目、1+1+1硕士双学位项目和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3+2续本等多种合作模式的基本意向,并在尽快完成经管类合作专业的课程对接和落实项目细节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纽卡斯尔大学在2019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21名,经管类专业排名在英国均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制药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药品生产工艺技术、机电自动化基本技术,能够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自动化制药设备操作及维护、药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双学位授权专业、荆楚卓越人才计划项目、校级重点专业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以“制药工程+设备”为专业特色,培养既具有药物制剂、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制药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药剂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化学、制药工程与设备、制药工艺学、GMP法规及实务
中国较大的女性理财社区,理财工场旗下品牌,专注于为女性提供从学习交流到投资实践的全面理财服务。她理财是国内互联网理财社区领域的引领者。她理财聚焦女性用户,致力于为她们提供从学习交流到投资实践的全面理财服务
五、主讲人简介:程星博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主管环球事务。之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教务长办公室国际双学位项目执行主任、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以及哥大全球中心(北京)执行总监。中文著作包括《细读美国大学》(商务印书馆,2004初版、2006增订版、2015第三版)、《大学国际化的历程》(商务印书馆,2014)、《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