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
自从1946年国外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1982年核磁共振成像(MRI)正式应用于医学临床中国紧跟世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部分大医院就引进了MRI机器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基本都有MRI机器部分二甲医院也已经了MRI机器。各个医院一般将MRI归入放射科或医学影像科。 讲到核磁共振成像(MRI)需要先讲一下核磁共振(MR)
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太阳能发电系统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示踪剂、指示物和整合器,已经广泛渗透于食品安全、农业、海洋等各领域。如今,很多食品企业都在使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来对食品进行产地来源、质量真假好坏、食品成分分析,能真实性的检测食品所包含的一系列多元素同位素,从而达到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证及检查。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的一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
核磁共振含油率测定仪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石油中含油量的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石油样品中含油率,具有测定结果精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吸收或发射电磁波的现象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在石油样品中,受外加磁场作用下,其中的原子核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新疆知名电工培训学校老师分享关于电荷的产生-高压电工训练的经验如下: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是原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n原子核,它周围有正电荷n,绕原子核旋转,所有电子都有负电荷.质量和巨荷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原子结构也是不变的。由于原于-存在原子核的正电和电子所带的负巨相互吸引,使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而不会离开原子, 新疆知名电工培训学校老师指出,对一个完整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正好与它周围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因此,整个原子是一个非带电的。值得注意的是,金属元素原子中的巨子数量较多,而且分布在多个轨道上
各种元素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及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每个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基态;当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电能、热能等)作用时,核外电子就跃迁到高能级,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很不稳定,被称为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可存在时间约为10的负8次方秒,当它从高能态跃至较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若使辐射光通过棱镜或光栅,就得到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图谱,即光谱
7月17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等出席会议活动。我院高远教授参与的“同位旋非对称原子核反应与超重核合成机制研究”项目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报告时间:2021年3月24日,8:00~9:40 赵玉民,1967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199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在原子核配对理论、随机相互作用理论、原子核质量外推预言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2004年和2014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综述期刊Physics Reports 发表2篇论文,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Physical Review C 期刊发表100余篇论文。他曾编著本科生教材《电动力学教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的资助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