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站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公布了“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站)名单(农科办(2016)29号),兰州大学承担的草牧业创新学科群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获准试运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分别承建5个专业性实验室。 至此,农业部已经建立了37个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包括42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97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69个科学观测实验站
我校两名教师参加“中国?曲周‘新三农’论坛暨全国科技小院联盟启动会” 4月26-27日,我校李敏和谷战英老师参加了在河北曲周举行的全国涉农高校“科技小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启动仪式暨“新三农”论坛。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农民日报社、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农业部、教育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37所涉农高校和英国洛桑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近150人参加。 “新三农”论坛上,农业部原副部长路明、曲周县县委书记郭新耀、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教授汤姆·米塞布克(Tom Misselbrook)、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分别就我国三农发展问题及对策、曲周三农现状与区域发展、英国可持农业和科技小院模式与新三农等内容作主题演讲
本学科于1990年获得农业气象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批准为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一直致力于区域农业高影响天气气候过程影响机制规律与防灾减灾综合治理研究,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相关研究,农田小气候、山区特色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与局地小气候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与模式的研究,为特色小气候资源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持续发展。 主要以区域高影响天气气候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与方法,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高影响天气气候过程的分析方法与模式;结合作物产量性状监测,研究台风、旱涝、倒春寒、晚霜冻、高温热害、寒露风等农业领域气象逆境过程的成灾机制、预报预警技术以及减灾措施与技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016年7月13日,天空湛蓝,微风徐徐,海伦市爱民乡中心小学校长万磊带领10名教师和90名学生走进东北地理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参加“走进现代拥抱未来”主题夏令营活动。 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站长韩晓增研究员向小学生们介绍了海伦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大豆生长特征,并带领师生们观察了正值盛花期大豆。土壤物质循环学科组邹文秀副研究员还向师生们介绍了海伦地区黑土主要特征及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了5个地方产业研究院、4个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58个科技小院、178个教授工作站、24个校外实验站和拥有94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科技推广队伍。先后与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中粮、中化、农行、首农、华为、拼多多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校级实质性合作协议。 探索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校+政府+企业”的“金三角”合作模式,打造了一批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研究院
党政办公室、党委巡察督导办公室 党委研究室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纪委办公室(监察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党委教师工作部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本科生院 研究生院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人才工作办公室 财务处(会计核算中心) 审计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社会服务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就业创业办公室 信息化办公室 实验室管理处 后勤保障处 基建处 离退休工作处 图书馆 档案与校史馆 涿州教学实验场(农业科技园) 曲周实验站 上庄实验站 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校友工作办公室 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 烟台研究院 资产经营公司
7月26日,眉山市彭山区2020彭山葡萄丰收季暨农旅推介活动在成都环球中心举行。 活动以“彭山农文旅整合宣传推广”思路为指导,把眉山市彭山区的优质农产品、农旅资源、农旅项目、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丰富的非遗文化有机结合。通过线下展示,线上媒体矩阵传播的方式,进一步展示彭山乡村振兴成果,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发展
以同步辐射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为代表的光子大科学装置极大的提高了X射线光源的亮度、相干性,为先进X射线成像方法学的发展提供了优异光源。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CDI)是一种无透镜成像方法,通过记录相干X射线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衍射图样,在满足过取样的条件下,通过相位恢复与图像重构算法,实现样品的定量成像,理论成像分辨率仅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关。CDI的快速发展与光子大科学装置性能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