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纽约残奥比夏季奥运会早举行,因此在残奥跳远项目获得金牌的平亚丽,实际上比许海峰更早夺得“中国奥运第一金”,但何以她的名气远不及许海峰呢?

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平亚丽意外地晋身为业余运动员,一边在工厂打工,一边受训。纵然首次出战残奥便夺得金牌,但除了一枚金牌和300元人民币奖金外,她没有像其他明星选手一样名成利就,仍然每天在工厂工作。

刘永松指,中国早年对残奥及冬奥的重视程度不高;同年被人传颂,参加夏季奥运的“中国第一金”许海峰,除了得到平亚丽的20倍奖金外,仕途还一帆风顺。

300元人民币奖金,对于平亚丽改善生活的作用不大;而“300元”更见证着她退役后潦倒无依的生活。刘永松提到,她在88年退役后,十年如一日的工厂生活,勉强支撑遗传其视障儿子的开支。岂逢工厂倒闭,平亚丽甚至要倒卖金牌,无以为继,只好领取政府300元的救济金,更被媒体大做文章。2000年她决心开立盲人按摩店,又得到政府的300元创业资助。她凭借自身的强韧重新振作,盲人按摩店生意变好,生活才慢慢好起来。

刘永松表示,中国自94年后才上调奥运选手得奖奖金,至今,官方对受伤或退役后生活不计的运动员帮扶力度仍然不足。近年才有由民间发起,以奥运冠军或精英运动员筹组而成的委员会,为有需要的选手提供财政与工作上的支援。而为国内运动事业发展牺牲的,远不止平亚丽一人,长远仍然需要政府及大众的关注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