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老师为医学系学生上解剖科,让他们实实在在了解人体的实际构造。大体老师并不是学系的教授,而是往生的人把自己的遗体捐出来作为医学教学用途。台湾纪录片《 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 》追踪大体老师徐玉娥家人的故事和挣扎,以及天主教辅仁大学的师生,谈谈大体老师的生命教育。

这部纪录片的确十分有意义,非但让我们了解到大体老师对医学的贡献,以及申请程序,亦让我们能够上一堂生死教育等。谈大体老师的爱,力证生命纵使在尽头,精神同样能够延续下去。然而,最令我感到深刻的是教解剖学的教授的说话,假如你要直视家人变成大体老师,心中亦是会难过,而且学会如何放手,也是一个大的课题。

作为一套纪录片,这并非是上乘的作品,前半段不断穿插的访问并没有重点,像是把一堆访问、真实的画面拼凑在一起。比较惊讶的是,我没有想过鲜有听到医科生的声音,正常来说,他们对于大体老师的教学,理应感受是最深,但这个拼图却少了一块。

另一方面,谈生死,很容易会过了火位,令事件变得煽情,此片也不慎中了这个陷阱,在徐的丈夫要真正地送老婆最后一程时,特写着他的眼泪,那个情境悲伤得令人动容,我也哭了,但并不代表好看。

深信缘分,不论遇上好片或烂片,也是发掘不同可能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