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是三十余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如何进一步向市场放权、不断完善市场规则、破除扭曲市场结构的因素,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是否能形成有序互动,是当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们一直等待一个中央计划者垄断信息提供,那么可见的未来,这种经济动荡还会加剧。
美国经济学家最了解中国的学者之一最近出版了新书,他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国退民进”正在发生,事实上私有经济地位一直在不断上升,政策层面的所有制偏好也在不断削弱。
中国的央行有多独立?
一直以来,央行被视为中国政府体系内部较为开明的力量。其实,推动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本身也是央行提升自身地位努力的一部分。央行地位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提升,但眼下新一轮经济刺激出台与否,仍然因为部门博弈而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一方面极大地从全球化中获益,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则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在深度全球化的国际体系中,任何一国都变得更加“脆弱”。
国企由谁掌控?
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形成了一个具有极强议价能力,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国企集团。尽管如此,文章也指出,执政党对国企集团仍然拥有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