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灰白色。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锐细锯齿,叶脉6~8对,向下面突出;叶柄短。花簇生于叶腋,雌雄异株,具细弱花梗;花萼4裂,裂片齿状;花冠4裂,分裂达于基部,裂片长椭圆形,白色或黄色,芳香;雄花具雄蕊2,隐藏于花冠内;雌花有雌蕊1,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子房2室。核果长椭圆形,含种子1枚。花期9~10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桂树根)、果实(桂花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9~10月开花时采收,阴干,拣去杂质,密闭贮藏,防止走失香气及受潮发霉。
花蜡含碳氢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
①《本草汇言》:"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泡茶、浸酒。外用:煎水含漱,或蒸热外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