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尼泊尔东部山区发生土石流,将正在公路上行驶的五辆汽车冲下山谷,造成4人死亡,9人失踪。台湾山区也常发生崩塌、土石流,住在山区、要去登山、旅游的民众,知道哪里是可能发生土石流的地方吗?土石流是否达到警戒标准,要去哪里查询呢?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发展更是蓬勃。什么是App?凡是包含无线通讯的建置,能够执行食衣住行育乐等各种功能,发挥移动设备效能的程式,都属于App。

如果能利用智能手机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特性,设计适用个人的防灾App,警报的时空距离会大幅压缩,民众不再需要等待电视新闻或是打开电脑才能够收到灾害预警讯息。

民国100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研发了智能手机防灾系统,与以往土石流防灾资讯重点─土石流警报发布不同,而是借由无线网络“定位”功能,让民众察觉切身的“即时性”资料及“变动性极低”的资料。

气象资料、土石流警戒发布情形都算是即时性资料,透过无线网络,能够从土石流应变系统所发布的网络获取更新。相对的,避难处和潜势溪流座标等资料可能1年只变动1次,因此事先存放到数据库以减少下载时间,而App每次启动时,能自动检查有无新版资料需要下载。

用智能手机下载好防灾系统App后,可以做些什么呢?第一步是搜寻居住环境的灾害资料,了解生活周遭有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区域,在豪雨来临时避免靠近。第二步,查看居住位置所归属的避难所,平时就能做好避难的心理准备。最后,灾害发生时,防灾系统会依无线电波定位出的使用者座标位置,即时发布可能威胁使用者的灾害警报,并且提示应当采取的措施。

灾难无所不在,但资讯也是。将App与防灾概念结合,透过智能手机传递,更能让民众正确面对灾害,采取适当行动。

(本文原发表于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大观园“科技新知”。欢迎大家到科技大观园的网站看更多精彩又扎实的科学资讯,也有脸书喔!)

延伸学习:陈美珍、周天颖、施育缙(民101),智能手持装置于土石流防灾之应用,国土资讯系统通讯,8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