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生活的贫困儿童,每天攀山涉水,一心只为求学。 寒冬之下长途跋涉的他,头发、眼眉及眼帘都结了霜,因而得名“冰花男孩”。 他说:“上学冷,但不辛苦!”,他想看看大城市的人是怎样读书的。 假如他真的来到位于赤道带上的大都会,一个与他成长地截然不同的城市, 这里的教育及社会可以给予他什么? 他的经历又会为城市人带来怎样的启发?

近年,香港对教育的议题有不少争辩,触动同流艺术总监兼是次演出导演邓伟杰的思绪。在今年初,一则关于山区儿童冒着严寒上学的新闻,令他思考到城市的孩子为何渐渐失去了那颗单纯想学习的心?剧名因此而来,借“冰花男孩”比照香港的状况,谈教育当然亦少不免会触及社会议题。为了引发讨论及与观众有更直接的交流,是次演出特设面书群组,使创作过程更透明,亦希望打破观众一向在观赏演出后才会给予 意见回馈的常态。创作尚在进行中,最终如何以默剧形式道出故事,实在令人期待。

适逢同流 18/19 年度主题为“同”,意谓与不同的艺术单位合作,为剧团带来新的养份,邓 伟杰特别邀请来自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戏剧学院院长南兢镐(Nam Geung Ho)参与创作。二人 识于微时,曾共同在法国跟随已故国际默剧大师马塞.马素(Marcel Marceau)研习三年。 今年 8 月初,南先生已特意来港为是次的 6 位年青演员进行特训,快速提升他们的基本功及 加强在舞台上应用默剧的技巧,并将于9月再次到港参与故事创作过程。

同流一直希望为香港默剧艺术发展出一分力。“都市三部曲”取材于生活,以创作出具本地 特色的默剧作品为目标。2015 年《活.在香港》以熟悉的日常片段,拼凑成香港急速的日常 面貌;2017 年《都市的声音》打破“线性叙事”,以身体及声音谱出都市人的内心世界。来到终章,《赤》将以“教育”为题,创作出具完整故事性的作品。三个作品是由组合片段创作,到表达抽象的意识形态,再回归线性故事的一个创作旅程。既可单独欣赏,亦可以系列 形式展现香港当下的生活、城市人的思绪和本土未来的发展。

【12/8前订购门票可享8折优惠!同流拥有更改节目、场次及座位安排的最终决定权。

门票一经确认后不可退票。如欲更改门票场次,将收取手续费,并必须在演出前一星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