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粒度分布,就是粉体样品中各种大小的颗粒占颗粒总数的比例。当样品中所有颗粒的真密度相同时,颗粒的重量分布和体积分布一致。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仪器给出的粒度分布一般指重量或体积分布。

式中,De是与x50(中位径)成正比的常数,N则决定粒度分布的范围,N越大,力度分布范围越窄,表示样品中颗粒分布的均匀性越好。

2.中位径:中位径记作x50表示样品中小于它和大于它的颗粒各占50%可以认为x50是平均粒径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x50与x(34)很接近。

只有当样品的粒度分布出现严重不对称时,x50与x(34)才表现出显著的不一致。

3.边界粒径:边界粒径用来表示样品粒度分布的范围,由一对特征粒径组成,例如:(x10x90)、(x16x84)、(x3x94)等等。为便于阐明其物理意义,先假定粒度分布是重量分布,并且累积方向是从小到大的。

这时xy就表示粉体样品中,粒径小于xy的颗粒重量占总量的y%.一对边界粒径大体上概括了样品的粒度分布范围。以(x10x90)为例,表示小于x10的颗粒占颗粒总数的10%,大于x90的颗粒也占颗粒总数的10%,亦即80%的颗粒分布在区间[x10x90]内。

有的仪器用户希望用大颗粒描述样品粒度分布的上限,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

从统计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样品的粒度分布范围都可能小到无限小,大到无限大,因此我们一般不能用小颗粒和大颗粒来代表样品的下、上限,而是用一对边界粒径来表示下、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