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再次大跌70元”,2023年10月6日,行情一览

华北深加工企业的大幅降价让整个全国玉米市场陷入了混乱之中。各种关于丰收增产、进口拍卖和替代品的消息不断冲击着市场,这让人们不禁感到惊恐。在华北地区,一些粮商预计玉米价格将跌至每吨2700元,然而实际价格却意外地降至2600元,这种剧烈的变化就像是一场刺激的过山车体验。对于那些手中有大量粮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们不得不为此付出巨额代价。然而,对于那些手中没有粮食但一直在等待时机“抄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他们手头还有充足的资金和仓储容量,因此他们庆幸自己没有提前抢购玉米棒,否则也会被市场血洗。他们希望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能再跌得更狠一些,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进场。然而,市场能否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呢?我们不得而知。回顾一下前几天山东深加工车辆数量再次达到历史高位的情况,我们就能看出其中的原因。东北地区的玉米出口情况就是一个明证。

首先,由于辽宁地区的玉米价格较为低廉,河北、山东等地的粮商纷纷回头抢购东北地区的玉米,他们将这些东北玉米与自己的玉米掺混后卖给深加工企业,这样一来就能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其次,黑龙江东部地区的玉米开始大面积收割,粮商们非常积极地收购,尽管市场一片看衰的声音,他们为什么还这么积极呢?因为这样做能带来利润。那么这些粮食都卖到哪里呢?当然是山东的深加工企业啦!在过去的几天里,他们每吨粮食都能赚七八十元,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总结:华北深加工企业的大幅降价引起了全国玉米市场的混乱,这对手中有粮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而对于那些手中没有粮食但准备“抄底”的人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开心的机会。然而,市场是否会给他们进场的机会,还有待观察。同时,通过回顾山东深加工车辆数量的上升和东北地区玉米出口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市场的运行规律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玉米市场的不确定性?

我认为,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跟风;其次,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最后,要谨慎把握市场风险,做好风险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的波动中找到机遇,获得更好的回报。问题引导:你如何看待华北深加工企业的大降价对全国玉米市场造成的影响?你认为市场会给抄底者进场的机会吗?你对玉米市场的未来走势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陈粮价格稳定,但新粮上市前景不容乐观。近期,上市的潮粮遭受重创,但陈粮的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导致很多粮商仍在按兵不动地卖粮。这是因为掺混陈粮和新粮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尤其是在河南地区。然而,由于天气原因,新粮的大量上市被推迟,一旦天气转暖,新粮价格必然下跌,这可能再次引发玉米价格下跌潮。贸易商手中持有陈粮的处境将变得岌岌可危。农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0月6日,山东深加工门前的车辆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华北玉米价格下跌的趋势即将停止。

在我9月末的文章中,我曾预测到进入10月份后,玉米价格将创出新低,而这个新低将让市场上的粮食人士大吃一惊。目前正是价格下跌的阶段,也是各种意外情况频繁发生的月份。这个行情将持续约20多天左右,然后行情将逐渐趋于稳定,这个观点一直没有变化。尽管深加工行业陷入困境,但华北地区的农民异常坚定。这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今年从小麦中获得的利润让粮商们有了继续抢收玉米的动力和资金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手粮商来说,他们在市场中表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深加工行业遭受重创,收购玉米的价格甚至低至8毛多钱。对于经历过三年玉米大涨大跌行情的人来说,他们绝对不会这样冒然激进地收购。其次,农民抗价的情绪源于粮商们收购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大家都不争相内卷,只在有利润的情况下收购,没有利润就观望,农民也就没有抗价的能力和后盾。

就像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农民一样,今年也是丰收的一年,但烘干塔和粮商基本上都是平价收购。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也只能接受8毛多钱的价格。总结起来,尽管上市的潮粮遭遇了挫折,陈粮的价格保持稳定,但新粮的前景并不乐观。农民们要警惕新粮上市后的价格下跌,并谨慎处理手中的陈粮。同时,粮商们也要审慎决策,避免过度抢收新粮导致风险。最后,我们来提一个问题,你认为粮食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对农民和粮商有何影响?请留下你的评论。抄底还是不抄底?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但是,如果玉米棒全部断浆,综合成本在1.25元左右,出粮率在5.5以上,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时机呢?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情绪不应该让我们迷失方向。此时,抄底是最明智的选择。不仅如此,高价抢购玉米棒的顶峰趋势正在结束,进入玉米粒购销的时间段,这是**的买入时机。华北的情况也值得一提。

一旦华北地区的降雨结束,市场将进入真正的“艳阳天”,大量的玉米将上市,对陈粮价格产生冲击。此外,河南地区的养殖户都喜欢用东北的玉米,这将进一步冲击陈粮价格。因此,为什么新粮要给陈粮抬轿子?这不是非常不合理吗?必须让陈粮“一败涂地”。东北地区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情况。辽宁省的玉米可以供应整个全国,甚至流入吉林省,这是因为市场容量可观。另外,贸易商回采的玉米和陈粮掺混后发往华北、华南、云贵川等地,目前赚得不亦乐乎。但是,这种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吉林松原嘉吉玉米的开秤价格已经下调100元,价格在当下市场行情中显得非常“高明”,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市场。吉林燃料乙醇价格也直接“血洗”,收购价格大幅下跌,这是在杀人诛心,但这仍然比山东深加工的路数好。 综上所述,现在是抄底玉米的**时机。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收益?2023年秋季玉米市场最大的变化,不是行情的波动,而是农民的态度。今年的玉米上市之初,全国各地的农民就开始积极卖粮,这是一个少有的现象。在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华北玉米价格直接破了2600元大关,东北锦州港也是如此,开秤价格2800多,短短两个星期,直接跌至2600元/吨。这种状况使得市场的主流言论把玉米说得好像“一文不值”,必须扔壕沟里才能彰显它的意义。但不要忘记了,物极必反。东北玉米的行情都是暂时的,粮价的下跌是一个正常的行情波动,但如果下跌到导致了农民种植玉米收入大幅度的减少,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后面会影响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看看现在的楼市,大家都说楼价想涨不敢涨,涨了老百姓受不了,也不敢大跌,跌了经济受不了。

玉米价格有点跟楼价差不多,不敢大涨,大涨了,其它行业受不了,不敢大跌,大跌,农民受不了,其它的行业也受不了。因此,玉米还会有春天。我们不应该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价格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是一个关系到粮食安全的大问题。现在,黑龙江和吉林地区的玉米也即将要大量上市,价格大概率也会重走辽宁市场的行情,把农民的“傲气”,把农民的“倔强”砸没,有一轮深跌,然后价格触底,平稳,价格再回调,但幅度不会很大。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玉米价格陷入低谷,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采取一些措施,支持农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来鼓励他们继续种植玉米。总之,玉米市场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只看价格,我们还要关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问题。我们应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他们种植玉米,让玉米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山东各地的玉米市场价格又有了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地区的最新情况。首先是山东诸城兴贸公司,他们的玉米价格是根据水分含量来定的。如果水分在18%以下,价格为1.365元/斤;而如果水分在18.1%以上,价格为1.33元/斤。接下来是山东诸城源发公司,他们的价格也是根据水分来区分的。水分在18%以下,价格为1.37元/斤;而水分在18.1%以上至25%之间,价格也是1.33元/斤;而如果水分超过25.1%,价格则为1.32元/斤。此外,他们还提到水分在18%以下的玉米有优先进厂的待遇。然后是诸城立丰农业公司,他们的价格是根据水分不同来定的。水分在18%以下(包括18%),价格为2800元/吨;而水分在18.1%以上,价格为2700元/吨。接下来是山东祥瑞药业公司,他们的价格也是根据水分来区分的。

水分在25%以下(包括25%),价格为1.345元/斤;而水分在25.1%以上,价格为1.335元/斤。他们还提到,价格会降低5厘。再然后是山东柠檬生化公司,他们提到陈玉米的价格为1.45元/斤,新玉米的价格为1.44元/斤。他们还特别强调,水分超过18%的玉米将被拒收。接下来是山东福宽生物公司,他们的价格也是根据水分不同来定的。水分在18%以下(包括18%),价格为1.36元/斤;而在18%至23%之间(包括23%),价格为1.34元/斤;而水分超过23%的玉米,价格为1.315元/斤。再下来是山东鲁洲集团,他们的价格为1.3元/斤,但是会有1.5分的降价。接着是山东青援食品公司,他们的价格为1.36元/斤。不过,他们目前临时仅收购水分≤25%的玉米。再接下来是山东沂水大地公司,他们的价格也是根据水分不同来定的。

水分在18%以内,价格为1.37元/斤;水分在18.1%至25%之间,价格为1.335元/斤;而水分超过25.1%的玉米,价格为1.31元/斤。最后是日照金禾博源生化有限公司,他们自2023年10月5日10:00以后办卡的自然干玉米和东北烘干玉米的收购价格为1.425元/斤。除了山东地区,还有河南飞天农业公司,他们的玉米价格为1.38元/斤。以上就是目前各地玉米价格的情况。不同的地区和企业都有不同的价格策略,主要是根据水分含量来定价。如果你是玉米种植户,这些信息可能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参考,并祝你在玉米销售上取得好的成绩!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对于玉米价格的波动有什么看法?对于这些不同的价格策略,你们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