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突破·产业发展】一穗玉米里的新质生产力


立秋过后,正是鲜食玉米收获的好时节。在公主岭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到处散发着鲜食玉米的香甜。10万亩鲜食玉米已经成熟,一辆辆收割机穿梭田间,正在收获“甜甜”的希望。


在朝阳坡镇吉林德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刚从地里采收回来的带皮玉米被直接拉进生产车间、送上生产线。经扒皮、切头去尾、高压清洗后,分别进入真空包装车间和速冻加工车间,再经杀菌、蒸煮、包装等工序,一车车加工完毕的鲜食玉米被送进冷库。从地头到冷库,前后不到3小时完成锁鲜处理,一穗穗玉米也从农产品变身为商品,完成了“华丽转身”。



“今年种了450公顷鲜食玉米,比去年多了30%,产量1900万穗左右,比去年多500万穗。”公司负责人李德乐说。

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鲜食玉米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德乐农业公司通过推行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六统一”的运作模式,以每亩高于市场价平均100元以上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推进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有效整合,实现了集中连片经营。



企业的发展,衍生了多种务工岗位,带动了农民增收。在德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让农户从耕种土地中解放出来,转身发展养殖业、第三产业或就近就地务工,在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穿上统一的工作服走进整洁的生产车间,经自己的手把一棒棒玉米加工成开袋即食的鲜食产品,一直与黑土地打交道的村民兴奋地感受着现代农业的脉动。


更让村民兴奋的是,自己也能参与其中,并获得不错的收入。“活儿挺轻巧,就像在家烀苞米一样。”王玉兰家在20公里外的大榆树镇,在德乐公司打工一天能挣300元,对收入非常满意。跟王玉兰一样在这儿打工的人有很多,用工旺季一天至少有200人。

与德乐农业公司一样,位于永发乡的吉林省麦秀年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个个籽粒饱满、鲜嫩香甜的水果玉米、甜糯玉米经过清洗、严格筛选、高温蒸煮等多道工序,华丽变身为包装精美的“吉字号”鲜食玉米,等待上市。



今年,公司持续扩大生产规模,鲜食玉米种植面积500公顷,每公顷产4万穗左右,总产能超2000万穗。


“因为品牌响了,销量也上去了,市场倒逼生产,产业链越拉越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公司负责人王立洋说,“借助吉林省打造农业品牌大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拥有雄厚的鲜食玉米精深加工和科研实力,在销售上拥有电商、OEM、出口等渠道,鲜食玉米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公司的发展,让鲜食玉米种植户收入不断增加。“我们村去年与公司签订鲜食玉米种植订单,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今年每穗玉米回收价格是0.87元,每户农民可增收4000元以上。”新发村党支部书记邢刚对发展鲜食玉米产业连连称赞。


我市鲜食玉米食品已经成为我省一张“黄金玉米”名片。鲜食玉米产业在促进农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我市鲜食玉米基地发展到 10万亩以上,形成了以农嫂、德乐、麦秀年等规模企业为支撑的鲜食玉米产业集群,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14亿元以上,年可带动就业5000余人,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


撰稿:马俊超

初审:彭海瑞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